
(1).迂回曲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繚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 清 刘大櫆 《游晋祠记》:“山之半有寺,凿土为室,繚曲宏丽。”
(2).婉转含蓄。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六·以妇人为一世》:“惟 武帝 有大功,当比 周文 、 武 世室,而身又见存,遂以 臧后 充数,《南齐书·礼志》所説即此事,但 萧子显 措词繚曲,未易了耳。”
“缭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liáo qǔ(或根据部分资料标注为 liáo qū),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阅微草堂笔记》《游晋祠记》等古典作品。
缭曲(liáo qū)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曲折多变,回旋交错的意思。
缭曲的部首是糸(mi)和曲(qu)。它总共有9个笔画。
缭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史·王禹偁传》中,用来形容王禹偁的文字流利、才情独特。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其他事物曲折多变的特点。
缭曲的繁体字是繞曲。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缭曲的前一个字是缭,字形由缶、一、彡、一组成,缶表示盛装的容器,一表示微弱的力量,彡表示弯曲的样子;曲的字形为一弯弯的线。
她的思绪缭曲,在纸上勾勒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缭乱、缭绕、缭解、曲折、曲线等。
错综、迂回、曲折等。
直线、简单、直截了当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