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明的意思、五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明的解释

(1).见“ 五明扇 ”。

(2).梵语意译。佛教所说的古 印度 五种学问。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见《菩萨地持经》卷三。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復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詁训字、詮目疏别。二曰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三曰医方明,禁呪闲邪,药石针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覈真伪。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纵令勤学五明,岂若专门之善於此,则不能无赖於居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明”是佛教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体系,源自梵语“Pañcavidyā”,指古代印度五种基础学问的总称。根据《佛学大词典》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释义,其具体分类如下:

  1. 声明(śabda-vidyā)

    研究语言、音韵及文法的学问,涵盖梵文发音规则、诗歌韵律等,相当于语言学范畴。例如佛经翻译需严格遵循声明规范。

  2. 工巧明(śilpa-karma-vidyā)

    指工艺、技术及艺术类知识,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天文历算等实用技艺,代表佛教对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视。

  3. 医方明(cikitsā-vidyā)

    医学与药学体系,涉及疾病诊断、草药配伍及养生方法。佛典中记载佛陀曾以医方明治疗比丘,《大藏经》收录多部医学典籍。

  4. 因明(hetu-vidyā)

    逻辑学与辩论术,通过“宗、因、喻”三支推理建立论证体系,玄奘《因明入正理论》将其系统引入汉传佛教。

  5. 内明(adhyātma-vidyā)

    佛教专属哲学体系,以四谛、缘起、空性等教义为核心,区别于外道思想。该学问贯穿三藏十二部经典。

五明在藏传佛教中被列为僧侣必修科目,现代佛学院仍延续此教学传统。其体系体现佛教“世出世间法圆融”的智慧,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五明”是佛教文化中的核心术语,源于古印度学术体系,后被佛教吸收并系统化为五类学科知识。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五明(梵文:Pañcavidyā)指古印度五种学问的总称,包含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旨在培养修行者的综合智慧。佛教经典《菩萨地持经》《瑜伽师地论》均强调其为菩萨必修的学问。


二、五明的具体内容

  1. 声明(语言学与文学)
    研究语言、语法、修辞及文学创作,如佛经翻译需精通多国语言。唐代玄奘翻译佛典即属此类实践。

  2. 工巧明(工艺与技术)
    涵盖建筑、绘画、雕塑、音乐、天文历算等技艺。例如敦煌壁画、故宫建筑均体现工巧明的应用。

  3. 医方明(医学与药学)
    包括疾病诊疗、药物研制及养生方法。中医的针灸、藏医的《四部医典》均属此范畴。

  4. 因明(逻辑学与辩证法)
    通过逻辑推理探求真理,类似现代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佛教辩论中常运用因明规则。

  5. 内明(佛学与宗教哲学)
    专指佛教教义,如四谛、十二因缘等核心理论,是五明中唯一宗教专属学科。


三、延伸概念


四、现实意义

五明体系体现了佛教对世俗学问的包容性,主张通过掌握世间技能辅助修行。例如,藏传佛教寺院常设“五明学院”,系统教授这些学科。

别人正在浏览...

钵头常辟倡义晨餐从葬大鼓书蟷蜋断壁颓垣罚金沸汤凤旗鼖镛浮萍公私两利光标卦铺鸿门宴灰身泯智会同馆讲是説非监刻简佩减师半德俴驷交发剿擒角仙计虑僦税军前竣役抗烈拦占雷殛连春两人合穿一条裤子列胪立侍硫酸亚铁马陵之战判事披发平衍迁坐擎榜热身赛日月经天色庄上衽射鸱都将勝民溹溹亭菊脱隙顽廉懦立违舛文具吾许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