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能杰出的属官。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至於稼穡之难,狱讼之情,政教之繁简,货殖之利病,虽不能辨,亦尝有闻焉,似可备僚俊之末议。”
“僚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僚俊(拼音:liáo jùn,注音:ㄌㄧㄠˊ ㄐㄩㄣˋ)指才能杰出的属官,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场中能力出众的下属或同僚。
词义构成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范仲淹的《上张右丞书》:“至于稼穡之难,狱讼之情,政教之繁简,货殖之利病,虽不能辨,亦尝有闻焉,似可备僚俊之末议。”。此处“僚俊”指可参与讨论政务的杰出属官。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公文或书信中,强调下属的才能与价值,常见于举荐、自荐或评价官员的语境。
如需进一步探讨,可参考《汉典》《汉语辞海》等工具书。
《僚俊》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优秀、才华出众的人。
《僚俊》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其笔画数为9画。
《僚俊》这个词源于古代文字,最早出现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僚俊》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的《僚俊》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现代汉字的结构和形态。
他是学校里的僚俊,成绩优异、品行端正。
僚属、俊杰、俊才、俊秀。
才子、人杰、豪杰。
平庸、庸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