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谓斩头而悬挂在杆上示众。《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又亏 贾石 多有识熟人情,买出尸首,嘱付狱卒:‘若官府要梟示时,把个假的答应。’”《明史·云南土司传二·武定》:“捷闻, 銓 、 朝文 皆梟示,籍其产,家属戍边。”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有为乡民拏获送官者,官不得已,梟示五人。”
“枭示”是一个古代刑罚术语,指将犯人斩首后悬挂头颅于高处示众,以儆效尤。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枭示”由“枭”(斩首)和“示”(展示)组成,意为将头颅悬挂在木杆等高处公开示众。这种刑罚兼具肉体惩罚与精神威慑,常见于明清时期。
此刑罚现已废止,相关词汇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如需具体古籍原文,可查阅《明史》《古今小说》等文献。
《枭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字面意思是“狡猾地展示或显示”。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故意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机智或狡猾一面,以达到某种目的。
《枭示》的第一个字“枭”拆分出的部首是木字旁,它表示与树木有关;第二个字“示”拆分出的部首是⽂字旁,表示与文字有关。
《枭示》的第一个字“枭”有9画,读音为xiāo,第二个字“示”有5画,读音为shì。
《枭示》是简体汉字,对应的繁体字是「梟示」。
有关“枭示”的古时写法,可以参考《康熙字典》,该字书写形式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他故意在会议上枭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赢得领导的赏识。
2. 她装傻充愣,但其实内心早已枭示出一丝不屑。
1. 枭雄:指具有狡诈机智、能力出众的人。
2. 惊世之枭:形容某人的才华或成就非常出众,令世人感到惊讶。
1. 枭獍:意为狡猾奸诈。
2. 狡猾:意为机智且善于欺骗,常带有贬义。
3. 狡黠:意为聪明机警,具有一定伶俐和机智。
1. 老实:指为人诚实,不狡猾。
2. 天真:指纯真无邪,不狡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