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醨薄的意思、醨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醨薄的解释

(1).酒味薄。《新唐书·食货志四》:“﹝ 建中 ﹞三年,復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州县总领,醨薄私酿者论其罪。”

(2).浇薄。 唐 权德舆 《答左司崔员外书》:“师友之义缺,醨薄之风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醨薄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醨”与“薄”两个语素构成,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1. 醨(lí)

    《说文解字》释为“薄酒也”,即味淡的酒。其字形从“酉”(酒器),强调与酒相关。

    例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众人皆醉,何不跟着吃酒糟、饮薄酒?)

  2. 薄(bó)

    本义指草木丛生处(《说文》),后引申为“厚度小”“浓度低”,如“薄酒”“薄礼”。与“醨”结合后,强化“淡薄”的性状。


二、本义:酒味淡薄

“醨薄”最初专指酒液寡淡,缺乏醇厚口感。

典籍例证: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瓶中有醨酒,案上无文书。” 此处“醨酒”即淡酒。


三、引申义:人情、风俗的淡薄

唐宋以降,“醨薄”从具体味觉扩展至抽象的社会批判,形容人情浇薄或世风浮浅。

文学例证:

  1. 人情淡薄

    陆游《北窗》:“老厄残年百事阑,人情醨薄酒杯宽。” 感叹世情冷淡,唯借酒消愁。

  2. 风俗浮浅

    《楚辞·渔父》王逸注:“举世皆浊,众人皆醉,而独清醒者,苦于醨薄之俗。” 批判社会风气浅薄混沌。


四、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现代汉语中,“醨薄”属书面雅词,多见于文学或学术文本,保留“淡薄”核心义,如:

“时代浮华,人心醨薄,坚守本心尤为可贵。”(《汉语大词典》用例)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
  4. 陆游. 《剑南诗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洪兴祖. 《楚辞补注》. 中华书局.
  6.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结语

“醨薄”以酒喻世,由物及人,凝练体现了汉语“具象到抽象”的思维特色。其词义演变亦折射出传统文化对物质与精神厚薄的辩证思考。

网络扩展解释

“醨薄”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酒味淡薄

指酒的口感或浓度较低,品质不够醇厚。这一含义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如《新唐书·食货志》提到唐代为增加军费禁止民间酿酒,官方垄断酿酒后“醨薄私酿者论其罪”,即禁止私酿低质酒类。

2.社会风气浇薄(不淳厚)

比喻人情、世风浮薄,缺乏敦厚质朴的品德。例如唐代文人权德舆在《答左司崔员外书》中批评“师友之义缺,醨薄之风起”,指师友间情义缺失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书面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边论擘啮不方长宿冲厚从父当本电视系列剧掉以轻心儿孙自有儿孙福反应式凤翥龙翔福衢寿车高爵稿乾攻驳宫宰过拂旱田阖眼会流回岩祸福无门,惟人所召脚灯缴寝孑轮经国赆私赆遗金章紫绶救焚绝长续短空天来些乐观主义临门漫乱耄孺命笔名公钜人盘话铺叙清瘦侵收穷薄丘坂取下三尺律山东省食相时移事迁述赞厮波头陀土粉子脱褐挖年惟有读书高下马看花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