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七纸的意思、连七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七纸的解释

连史纸的一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禁地有异言异服及喧嚷犯禁者,得詰而责之,事大则开具连七纸手本,名曰事件,禀司礼监奏处。”亦省作“ 连七 ”。 明 屠隆 《考槃馀事·纸笺·国朝纸》:“ 永乐 中, 江西 西山 置官局造纸,最厚大而好者曰连七、曰观音纸。”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纸扎章》:“笺印蜡花为绣缎,铂粘连七作金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连七纸是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典型形制之一,专指每刀七张、规格统一的手工竹纸。其名称源于造纸工序中的计数方式,“连”表示纸张连续叠压的成刀状态,“七”指每刀固定数量,体现了古代造纸业标准化的初步形态。

据《中国传统手工纸志》记载,连七纸采用嫩竹纤维为原料,经浸泡、蒸煮、舂捣等三十六道工序制成。纸张质地柔韧匀薄,迎光可见帘纹,墨色渗透均匀,尤其适合木版印刷和书法习作。明清时期该纸多用于账簿记录、契约文书及民间通俗读本印制。

在文献学领域,《古籍版本鉴定丛谈》指出连七纸的帘纹间距约为2.2厘米,与明代官署用纸规格相符。其成品尺寸通常为138×69厘米,这种特殊比例既便于运输存储,又能满足雕版印刷的版面需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

连七纸是中国传统手工纸的一种,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纸张类别

  1. 基本定义
    连七纸是连史纸的分支,属于竹纸类,因制作时需连续七天七夜加工而得名。其特点是质地厚实、纤维均匀,明代被列为官局造纸的优质产品,与观音纸齐名。

  2. 历史与产地
    据明代文献记载,江西西山在永乐年间设立官办纸坊,连七纸是当时最受推崇的纸张类型之一,常用于官方文书或重要典籍的抄写。

二、民俗引申义

在部分地区的丧葬习俗中,“连七纸”被引申为祭祀仪式中使用的纸钱。例如华北某些农村流传“闺女不烧连七纸”的说法,指女儿不参与“七七四十九天”丧期内逢七的祭拜活动,此类习俗与家族人丁兴旺的象征意义相关。

三、其他说明

连史纸本身以细腻、耐保存著称,而连七纸作为其分支,更强调工艺的连续性。现代因手工造纸式微,连七纸已较少生产,多见于古籍修复或传统书画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艾猳暗洞洞白燕傍荫坌工徧积碧矑逼涂比物属事渤潏戳弄单费丹鸟氏倒大来道味钓鱼兜围夺志厄陈繁华梦分局浮僞羔儿跟跖衮衣以归过任痕璺后怕晦节拣閲解梦进供鯨呿镜史井宿金坠儿空额孔急零卖楙盛捻碎清己秦正求仁得仁全门去声染溪仁义之兵商暮生离失婚泝端竟委躺卧跳塔岧嶤铁笛温顺阢陧笑态西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