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衣的意思、三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衣的解释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昙光》:“ 宋 明帝 於 湘宫 设会,闻 光 唱导,帝称善,即敕赐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沙门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秋江洗一鉢,寒日晒三衣。” 清 姚鼐 《嘉庆丁巳阻风于繁昌三山矶》诗:“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衣”是佛教比丘所穿的三种僧服总称,源于古印度僧团制度,具有特定的宗教意义和穿着规范。其具体含义及分类如下:

一、三衣的构成与用途

  1. 僧伽梨(大衣/祖衣)

    • 材质与形制:由9至25条布片缝制,条数越多身份越尊贵,又称“九条衣”或“重复衣”。
    • 使用场合:正式场合穿着,如说法、入王宫、授戒、集会等,是僧人的礼服。
    • 象征意义:代表“田相衣”,象征福田,寓意滋养法身慧命。
  2. 郁多罗僧(上衣/七条衣)

    • 材质与形制:由7条布片制成,又称“入众衣”。
    • 使用场合:礼佛、诵经、听讲、布萨(忏悔集会)时穿着。
  3. 安陀会(内衣/五条衣)

    • 材质与形制:由5条布片缝成,贴身穿着,亦称“中宿衣”。
    • 使用场合:日常劳作、就寝时使用,属便服。

二、三衣的宗教意义与禁忌

三、历史与文化延伸

三衣不仅是僧侣的日常服饰,更是佛教修行与戒律的具象化体现,通过形制、用途的严格区分,强化宗教仪轨与精神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衣》的意思

《三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古代为了遮挡身体的裸露而穿着的三种衣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衣》这个词由部首“衤”和“衣”组成。其中,“衤”是“衣服”的衣字旁,表示与衣服有关;而“衣”是指衣物本身。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4。

来源和繁体

《三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而其繁体字形为「三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三衣》这个词的古时写法为「參襲」。

例句

1. 古人常说,生活的基本需求有饮食、住房和《三衣》。

2. 我们可以从古代文献中了解到,穷人常常只能拥有《三衣》。

组词

与《三衣》相关的组词有:
- 三餐:指一天三餐的饮食。
- 三宝: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三个宝贵的存在。
- 三位一体:指基督宗教中的上帝的三个位面即父、子、圣灵。
- 三千世界:佛教中指世界的万物众生。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三层衣、三重衣
反义词:只衣一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