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拟定的意思、拟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拟定的解释

(1) [work out]∶草定

拟定计划

拟定试题

(2) [conjecture]∶凭揣测而推断

拟定罪名

详细解释

(1).一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这妮子拟定都和那酸丁演撒,我明日自上门去,见俺姑娘,只做不知。”

(2).决定。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我又不会 临邛县 驾车,他又不会 昇仙桥 题柱,早学那 卓文君 拟定嫁 相如 。”《红楼梦》第五十回:“ 薛姨妈 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许过 梅 家,因 贾母 尚未説明,自己也不好拟定。”

(3).起草制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臬司得了意旨,便赶忙回衙门去説明原委。他却早已拟定一个摺稿了。”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成就与否,须视他所拟定的计划,在实行时,是否有失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拟定”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特征的动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起草制定(动词性用法) 指对文件、方案等文本进行初步编写与条款确定的过程,强调系统性框架的搭建。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该词“多用于正式文书或计划的前期设计阶段”。

  2. 推测判定(认知决策用法) 表达基于现有信息作出暂时性决策的思维活动,《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扩展为“经考量推敲后作出非正式决定”,常见于假设性语境中的方案预选。

二、语法属性 作为联合式复合词,其构词法呈现“拟(模拟)+定(确定)”的语义叠加特征。在句法功能上可作谓语(如“拟定章程”)、定语(如“拟定的程序”),具备及物动词属性,常接名词性宾语。

三、应用范畴 主要涉及行政文书(如《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计划类文件起草)、法律文本(合同条款编纂)、科研立项(课题申报书撰写)等专业领域,在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中亦被列为文献研究阶段的必要流程。

网络扩展解释

“拟定”是一个动词,表示初步制定、起草并确定某事物的过程,通常用于正式或半正式的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常见使用场景

  1. 正式文件起草

    • 例如:“拟定合同/协议/章程”,指起草并形成初稿,但尚未正式签署或生效。
    • 法律或政策领域常用,如“拟定新法规草案”。
  2. 计划或方案的制定

    • 例如:“拟定项目计划”“拟定行程安排”,表示规划并形成初步框架,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 会议或活动准备

    • 例如:“拟定议程”“拟定嘉宾名单”,指初步确定内容供讨论或审批。

与其他词汇的区别


例句辅助理解

  1. “公司正在拟定明年的预算方案。”(含义:预算初稿已形成,待管理层审批。)
  2. “双方律师拟定了合作协议,下周将正式签约。”(含义:协议内容已初步确定,但尚未生效。)

“拟定”强调从无到有的初步制定过程,结果具有临时性,常见于需要后续审批或调整的语境。使用时需注意其“非最终性”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隘路伴食刺史贬悴辨秩博厂不容置辩成丁畜种倒峡泻河牍背独根苗放税防援藩篆分析辅助面积哽恸好心办坏事红溜溜花脣槐榆怳惑化雨春风讳迹娇爱鸡皮辑志协力居彝苦苦哀求羸服辽祖临迩路警慢件蒙须骈趾全景却火雀阙忘三不惑商品流通山姆大叔擅市示波器试穿时宗水俭数迹死不回头嵩丘台站头首王昭君卫从文源阁无管乡公嫌贫爱富现行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