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并后的意思、并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并后的解释

与王后并列。谓妾媵拟同于王后。《左传·桓公十八年》:“ 辛伯 諫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周公 弗从,故及。” 杜预 注:“妾如后。”《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宋书·后妃传论》:“ 大明 之沦溺 殷姬 ,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并后"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在礼制上本不应存在的现象,即将妃嫔的地位提升到与皇后等同或并列的地位。这违背了古代宗法制度中"正嫡唯一"的原则,被视为非礼之举,常与"匹嫡"(将庶子地位提升到等同于嫡子)并称,用来形容礼制混乱、尊卑无序的状态。

一、核心释义与历史语境

  1. 字义解析:"并"意为并列同;"后"专指帝王的正妻(皇后)。合指妃妾与皇后地位并列。
  2. 礼制冲突:古代宗法制度严格规定"嫡庶有别",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具有唯一性。妃嫔若与皇后地位相当,即破坏礼法秩序,如《左传·桓公十八年》所载:"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3. 历史实例:南朝梁元帝的徐妃因骄妒失德,史书评其"桂殿影妒,兰宫傲慢,方之并后,则亡国"(《南史·后妃传》),以"并后"暗喻其僭越皇后权威的行为。

二、权威词典释义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并后"一词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比喻性语境。偶用于批判性表述,如:"企业治理中若出现权力并后,必致管理混乱",借古喻今强调权力集中的重要性。


权威参考资料:

  1. 《左传·桓公十八年》解读(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原文(国学大师网)
  3.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并后"词条
  4.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并后"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并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并后”指妾媵(古代贵族婚姻中的陪嫁女子)与王后地位相当,即妾室在权力或地位上被提升到与正妻(王后)并列的位置。这种情形在古代被视为破坏礼制、引发政治混乱的根源。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1. 《左传·桓公十八年》:辛伯曾谏言“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指出妾如王后、庶子如嫡子、权臣分政、封国势大均会导致国家动荡。
  2. 《韩非子·说疑》:提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强调后宫与外廷权力失衡的危害。

三、延伸与影响

四、示例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制或文献原文,可参考《左传》《韩非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騃拙八陲白山宝船边垂冰天不疼不痒常不肯宸瞩痴痴昵昵崇论闳议怛化断壁残璋遁世幽居丰暇愤世公有馆室股民古训豪鹰鹤瘗铭华盛顿颊带狡桀郏鄏絜诚进道若蜷酒垆踽偻临江仙六亲同运卖主泥龙农历飘动匹夫之勇破声墙屋愆失启札饶减软食三大营三写成乌沙子生齿食檗世经水稻眴目丝簧私为体格涂歌乌蛮无损于想不开详察孝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