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瓢的意思、瓠瓢的详细解释
瓠瓢的解释
(1).即瓠芦。 唐 陆龟蒙 《幽居赋》:“炊粃粺以为食,割瓠瓢而作器。”
(2).指用葫芦剖制而成的盛器。《宋史·蛮夷传三·黎洞》:“﹝ 黎 人﹞陶土为釜,器用瓠瓢。”
词语分解
- 瓠的解释 瓠 ù 〔瓠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这种植物的果实。 笔画数:; 部首:瓜; 笔顺编号:
- 瓢的解释 瓢 á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瓢泼大雨。 形状像瓢的:瓢虫。瓢儿菜。 笔画数:; 部首:瓜;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瓠瓢(hù piá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词,指用葫芦制成的舀水或盛物的器具。其详细释义与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瓠瓢由“瓠”与“瓢”二字组合而成:
- 瓠(hù):即葫芦,特指可加工为容器的葫芦品种(如瓠瓜)。《汉语大词典》释为“葫芦的一种,果实细长,可食用或制器”。
- 瓢(piáo):指将葫芦纵向剖开后形成的半球形或勺状容器。《说文解字》注:“瓢,蠡也”,即剖瓠而成的舀具。
合义:瓠瓢即用成熟葫芦制成的传统生活用具,常用于舀水、取酒或盛放粮食。
二、形制与用途
- 制作工艺
取老熟葫芦风干后剖半,挖去瓤籽而成。因葫芦质地轻、耐腐蚀且成本低廉,成为古代民间常用容器。如《诗经·豳风·七月》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其中“壶”通“瓠”,反映其历史渊源。
- 功能分类
- 水瓢:用于取井水、河水,常见于厨房或田间。
- 酒瓢:小型瓠瓢作饮酒器,如《礼记·郊特牲》载“陶匏(葫芦)象天地”,象征古朴礼器。
- 量器:古时亦作计量工具,《墨子·备城门》记“持水者必以布麻斗、瓢”,用于军事储备。
三、文化象征
- 简朴生活的象征
因材质天然、制作简易,瓠瓢成为淡泊物质的意象。如《论语·雍也》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以“瓢饮”喻清贫自守。
- 隐逸与自然
道家思想中,瓠瓢象征返璞归真。庄子《逍遥游》载惠子谓“瓠落无所容”,而庄子主张“浮乎江湖”,赋予其超脱功利的内涵。
- 诗词意象
唐宋诗词常以瓠瓢寄托田园之趣,如陆游《秋怀》诗:“研朱点周易,酌酒和陶诗。瓠瓢家自足,笑我复何为?”
四、现代意义
随着金属、塑料器皿普及,瓠瓢已少见于日常生活,但仍作为传统文化符号出现于民俗展览、手工艺品及文学隐喻中,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记忆。
参考文献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 《诗经译注》(中华书局)
-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 《墨子校注》(中华书局)
- 《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 《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 《陆游诗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瓠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 瓠(hù):指瓠瓜,即葫芦的变种,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用。
- 瓢(piáo):用对半剖开的葫芦或木头制成的舀水、盛物器具。
组合后,“瓠瓢”既可指葫芦本身(即“瓠芦”),也指用葫芦制成的容器。
-
引申含义
- 器物:古代黎族等少数民族用葫芦剖制而成的盛器,如《宋史》记载“器用瓠瓢”。
- 生活象征:常与简朴生活关联,如唐代陆龟蒙以“割瓠瓢而作器”描述隐居器具。
二、文献引证
- 唐代用例:陆龟蒙《幽居赋》中“炊粃粺以为食,割瓠瓢而作器”,体现其作为日常用具的功能。
- 宋代记载:《宋史·蛮夷传》提到黎族人“陶土为釜,器用瓠瓢”,说明其作为传统容器的实用性。
三、结构与用途
- 制作方式:将成熟葫芦对半剖开,挖空内瓤后制成,轻便耐用。
- 文化意义:既是农业社会的常见工具,也反映古代部分民族的生活智慧。
四、总结
“瓠瓢”一词兼具植物与器物双重含义,读音为hù piáo,其历史用例和制作方式体现了古代劳动工具与自然资源的密切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哀拯膀子吊蚕乡层龙绝艺常规武器敞厅掺和筹集粗秽毳俗惮畏點首递盗干暵感篆狗气杀函管河道合情合理閧聚婚变狐凭鼠伏贱酬教区九三鼎蠲逋狷士鞫狱抗生素灵峻灵阃陵树彔彔猛醒门主眯糊名从主人泡罩塔颇偏切面青苹青石求采七政辁材雀桁驱掳柔远绥怀如箭离弦设网使典石音条分缕析土稚问结悟境庨豁霞腴些少獬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