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听取的意思、听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听取的解释

[listen to;hear] 接受;听[意见、反映、汇报等]

听取汇报

详细解释

听;听到;听从。今多用于听意见、反映、汇报等。《敦煌曲子词·何满子》:“胡言汉语真难会,听取胡歌甚可怜。”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稻花香里説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对,他还是对的,他的忠谏还是有道理的。我应该听取他的话,我应该耐心听取百姓的直言。” 冯雪峰 《雪峰寓言·猩猩和野兽们》:“他于是大声吼叫着,要召集一切野兽都来到他的面前,听取他的命令。”如:大会听取了常务*********的工作报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听取”是一个动词,表示认真聆听并接受他人的意见、建议或陈述,通常带有主动获取信息并加以思考、采纳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1. 词义核心
    “听”指接收声音信息,“取”强调获取、采纳。组合后,词义侧重主动听取并选择性接受,常见于正式或需要决策的语境,如“听取汇报”“听取民意”。

  2. 语法搭配

    • 后接名词性宾语:如“听取意见”“听取建议”“听取报告”。
    • 常与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连用:如“向专家听取方案”“从群众中听取反馈”。
  3. 与近义词对比

    • “听见”:仅表示听觉结果(如“我听见了声音”),不包含主动采纳。
    • “聆听”:强调恭敬、专注地听(如“聆听教诲”),但未必涉及采纳。
    • “倾听”:更突出认真、深入的态度(如“倾听群众呼声”),与“听取”接近,但“听取”更强调结果导向。
  4. 使用场景示例

    • 会议决策:“委员会听取了环保部门的分析报告。”
    • 政策制定:“政府通过调研听取民生需求。”
    • 个人场景:“医生耐心听取患者的症状描述。”
  5. 注意事项

    • 不可省略宾语,如错误用法:“领导仔细听取后作出决定”(需补充“意见”“汇报”等)。
    •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交流中,较少用于下级对上级(此时多用“汇报”“请示”)。

总结来看,“听取”是一个体现主动性与目的性的动词,适用于需要获取信息并据此行动的语境,强调“听”与“纳”的结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听取

听取,是一个动词,表示倾听、接受并理解他人的意见、建议或命令。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听(口字旁+一)

取(耳字旁+止)

来源:

“听取”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

繁体:

聽取

古时候汉字写法:

聽取

例句:

1. 我们必须听取老师的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 领导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做出了明智的决定。

组词:

1. 听力:指倾听、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听众:指听取某种信息或娱乐内容的人群。

3. 听从:指顺从、听从他人的劝告或命令。

近义词:

1. 听闻:指听到或得知某个消息或情况。

2. 听筒:指用来听取声音的装置,如电话、耳机等。

反义词:

忽略:指没有倾听或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声音。

不闻不问:指对某个事情毫不在乎,不关心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