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浑天的意思、浑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浑天的解释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 汉 扬雄 《法言·重黎》:“或问浑天?曰: 落下閎 营之。”《后汉书·天文志上》“今绍《汉书》《天文志》” 刘昭 注引 汉 蔡邕 《表志》:“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铜仪,则其法也。”《晋书·天文志上》:“前儒旧説,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殻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2).即浑仪。《太平御览》卷二引 晋 虞喜 《安天论》:“太史令 陈季胄 以先贤制木为仪,名曰浑天。”《宋书·天文志一》:“﹝ 文帝 元嘉 ﹞十七年,又作小浑天,径二尺二寸,周六尺六寸,以分为一度,安二十八宿中外宫,以白黑珠及黄三色为三家星,日月五星,悉居黄道。”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九道论》:“九道法明,始有浑仪,浑仪亦曰浑天。”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浑天之制,昉于璣衡,则测量有自来矣。”参见“ 浑仪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浑天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一、基本词义解析 "浑天"由"浑"(hún)与"天"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将"浑"解作"完整、浑然一体","天"指宇宙空间,组合后本义为"完整包裹的天体空间"。此释义体现古代先民对宇宙形态的直观认知。

二、天文学专有名词 在中国古代天文体系中,"浑天"特指"浑天说"宇宙模型。据《中国天文学史》记载,该学说形成于汉代,认为"天如鸡子,地如卵中黄",主张天体浑圆如球,地悬其中。此理论直接影响张衡创制浑天仪,成为古代天文观测的重要依据。

三、比喻扩展义项 《现代汉语比喻义词典》收录其引申用法,既可形容宏大无边的空间概念(如"浑天漫地"),也可指混沌未分的原始状态。明代《五杂俎》有"浑天元气"之说,喻指天地初开时的混融之态。

四、古籍应用例证 《宋史·天文志》载:"浑天之气,阴阳相薄",此处既包含宇宙生成论,又暗含古代气论哲学。清代《畴人传》详述历代天文学家"考究浑天,推演历法"的实践记录,体现该词在科技史中的特殊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浑天”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天体学说

浑天说是古代三大天体理论(另两种为“盖天说”“宣夜说”)之一,核心观点认为:

  1. 天地结构: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裹在地外,如同蛋壳包裹蛋黄。
  2. 运转方式: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南北两极固定于天的两端,日月星辰围绕极轴旋转。
  3. 历史地位:该学说因更符合实际观测,被汉代史官采用,如蔡邕在《表志》中指出“唯浑天者近得其情”。

二、天文仪器

“浑天”也指代浑仪(古代观测天体坐标的仪器):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与天文史研究,可通过权威典籍如《后汉书·天文志》《宋书·天文志》进一步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颁师弁冕币重言甘扯皮传入出易翠螺猝迫打虎牢龙地图杜威独摇咢然讹头丰絜赣江槁丧革故鼎新公凭寡德嗥啼魂构简任家衍人给婕妤浸漉酒失揩拭魁斗壸政历历可考鳞苞零升利市鹿甒厖澒马栈之祸靡荡密秘牵牵扯扯潜文潜源清崇轻驾青亭日月交食桑野上柱国疝瘕神灵食店十二时慢岁名太上忘情同心共胆违序校定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