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李渔的意思、李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李渔的解释

[Li Yu] (1611—约1680) 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兰溪(现在浙江省兰溪县)人,戏曲理论家,作家。除《一家言》外,还著有《笠翁十种曲》(传奇)、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李渔(1611-1680)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及艺术理论家,其名在汉语词典中常被定义为“中国古典戏曲创作与理论的集大成者”。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以《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等著作闻名,其戏剧理论体系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文学贡献角度,《汉语大词典》指出李渔首创“结构第一”的戏曲创作原则,主张剧本需“立主脑、减头绪”,强调戏剧冲突的集中性。他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的“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理论,成为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理论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生活美学家,《中国文学史》记载李渔在园林营造、饮食养生等领域均有建树。他在《闲情偶寄·居室部》提出的“窗栏取景”设计理念,开创了“框景”这一古典园林艺术手法,该理念至今仍被建筑学界引用研究。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述,李渔作品具有“浅显而不失雅致”的语言特色,其创作的《十二楼》《肉蒲团》等小说采用白话叙述,在明清话本小说向章回体演变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其编撰的《芥子园画传》更成为清代绘画教育的标准教材。

网络扩展解释

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及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

一、生平背景

  1. 早年经历
    李渔生于江苏如皋药商家庭,自幼聪颖,母亲效仿“孟母三迁”助其专注学业。早年参加科举,但屡试不第,最终放弃仕途,转向文学创作。
  2. 隐居与创作
    经历家道中落后,他隐居浙江伊山别业,后组织家班戏班巡演,积累戏剧实践经验,并专注于著述。

二、主要成就

  1. 戏剧理论与作品
    • 提出系统的戏剧理论,强调“结构第一”,主张戏剧应贴近生活,收录于《闲情偶寄》。
    • 创作《笠翁十种曲》(如《风筝误》《比目鱼》)及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以诙谐讽刺风格著称。
  2. 文学与美学贡献
    • 倡导休闲文化,注重生活美学,涉及园林、饮食等领域。
    • 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参与编撰《芥子园画谱》,影响深远。

三、历史评价

李渔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其理论为后世戏剧发展奠定基础,作品兼具文学性与通俗性,至今仍受推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开水璧联不管不顾瞠愕仇人相见,分外明白出敌意外吹呼处之怡然弹抨钓鼇客斗弄度程哆哆和和多一个讹火风暖日丽改易割须弃袍公券管节国界果位锢塞含才鸿宝术喉鸣扈侍徼极教区进退维艰尽职君伐抗声餽贽冷俊敛容灵豸流香理言木条盘维凭验前程远大峭整侨住骑蓦青膀青稞酒戎帅沙和尚汕汕蛇入竹筒﹐曲性犹在曙暮辉似类诉长道短通利显陵显露头角贤识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