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王的功绩。《国语·晋语一》:“若使太子主 曲沃 ,而二公子主 蒲 与 屈 ,乃可以威民而惧 戎 ,且旌君伐。” 韦昭 注:“旌,章也;伐,功也。”
“君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呈现:
君伐(拼音:jūn fá)指君王的功绩。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晋语一》:“若使太子主曲沃,而二公子主蒲与屈,乃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
句意:通过分封太子与公子镇守要地,既能威慑外族,又能彰显君王的功业。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国语》原文或汉代韦昭注本获取完整语境。
《君伐》是一个成语,表示君主征伐外敌或讨伐叛乱。这个词组寓意着君主的威严和权力。
《君伐》的拆分部首是君和伐,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4画和6画。
《君伐》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古时候,国君征伐外敌或平息叛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繁体字中,《君伐》的写法并未有太大变化,仍然是"君伐"这个字组。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写法有所变化。《君伐》这个成语在古代汉字写作"君伐",字形相对简单,在基本结构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1. 古代帝王经常组织君伐,以保卫国家安宁。
2. 昔日如日中天的皇帝,如今却陷入君伐的危机中。
1. 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征伐:指君主出兵征服外敌或讨伐叛乱。
征讨、征战、征服。
和平、和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