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dure boredom] 精神或生活上的凭借;寄托
百无聊赖
依赖。指生活上的凭借或精神上的寄托。 汉 蔡琰 《悲愤诗》:“为復彊视息,虽生何聊赖。”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使至,连辱两书,告以恩情迫切,不自聊赖。”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侠妇人》:“ 董 与母妻隔阔滋久,消息杳不通,居閒戚戚,意绪终不聊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復聊赖。” 沙汀 《困兽记》六:“每每受了甚么闷气,或者感觉生活太无聊赖的时候, 吴楣 总常常跑来找他们排遣的。”
“聊赖”是一个汉语书面词汇,指人在精神或物质层面赖以寄托、排解空虚的事物或情感依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属于偏正结构,“聊”表示姑且、暂且,“赖”指依靠,组合后强调因缺乏实质性寄托而产生的空虚状态。
从语义演变角度,《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记载其最早见于汉代典籍,原指生活依靠,后引申为精神寄托。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否定结构,如“百无聊赖”形容极度空虚,或“毫无聊赖”表达精神无所依托的状态。例如:“离乡日久,他常觉心中无甚聊赖”(《围城》语例)。
该词与近义词“寄托”“依赖”存在细微差异:“寄托”侧重主动投放情感,“依赖”强调被动依附,而“聊赖”更突出因缺失而产生的空虚感。在语法功能上,多作宾语使用,如“寻找聊赖”“失去聊赖”,不能直接修饰名词。
“聊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精神或生活上的寄托、凭借,通常用于否定形式(如“百无聊赖”),表示缺乏可依赖的事物或情感依托。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用法或不同语境下的延伸含义,可参考汉典或《夷坚乙志》等来源。
白地栗白论表态兵谏不单菜瓜柴羸长铍车转池鱼笼鸟处法错绣挏马冬酿凡闇方径逢颠分株乖言龟骨鼓漏酤鬻禾稾弘宥槐本驾服碱土简侮截留截止时间扣杀冒度没合煞庙会鸣铃木刀难捱气圈砌填啓涂枘凿方圆埏蹂蛇涎食蘖矢石送鲜宿好潬潬谈兴提教通白铜兜退愦网罛顽空温房相对湿度小家子样消声邪不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