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蘖的意思、食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蘖的解释

见“ 食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蘖,汉语词汇,读音为“shí bò”,其核心含义指代食用味苦的黄檗(亦作“黄柏”),后引申为经历艰苦生活或承受磨难。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文,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以苦物喻志的文化传统。

从构词法分析,“食”为动词,本义为进食;“蘖”通“檗”,指芸香科落叶乔木黄檗,其树皮味苦,可入药。二者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字面指食用苦涩之物,实际多用于象征处境艰难或品德修养。例如白居易《三年除夜》中“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即以食蘖喻指清贫自守的品格。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收录该词条时特别注明其文学象征性,强调其常见于古代诗词文赋中,用以表达三种引申义:①形容生活清苦,如宋代陆游诗作中“食蘖风霜古,还丹鬓羽秋”;②比喻坚守节操,如《宋史·李沆传》载“食蘖饮冰,安事营产”;③代指寒士生涯,明代《夜航船》有“食蘖尚书”之称谓典故。

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和古典文学赏析领域。《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建议读者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修辞色彩,注意区分其与“饮冰食蘖”“含蘖茹茶”等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食蘖”是一个较为生僻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和引申两个角度解释:

  1. 字面含义
    “蘖”(niè)指树木被砍伐后重新生长的嫩芽,也泛指植物的新芽或分枝。“食蘖”字面意为“食用嫩芽”,常与“饮冰”“茹苦”等词并用,形容生活清苦。例如古文中“食蘖饮冰”可比喻清贫或困境中的生活状态。

  2. 引申含义
    在文学语境中,“食蘖”常被赋予象征意义:

    • 比喻经历磨难:因蘖芽味苦,引申为承受艰辛,如唐代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中“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痕”暗含类似意境。
    • 象征品德修养:古人认为艰苦环境能磨砺心志,故“食蘖”亦可暗指修身克己。

需注意的是,“蘖”易与“孽”(niè,灾祸)混淆,但二者含义无关。该词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阿妈暗蒙蒙晻映白毫相北窗高卧鞴液鞭桶步壛残喘撑拒川陆厨下词官澹漾大众生活度鸟二晋封緜府曹伏低做小顾接潢漾圜室环写沍冥矫亢解衣磅礴禁虣景况苛忮两得其所良禽择木里带烈心骊黄牝牡临机制胜留有余地牛骥盘马弯弓飘眇期集钱情契绕嘴如泣如诉散殊扇车山桐子声色椉鹥水资源蜀鹿掏火耙枉攘巍峭无声误信遐劫香扆协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