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戾止的意思、戾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戾止的解释

来到。《诗·鲁颂·泮水》:“ 鲁侯 戾止,言观其旂。” 毛 传:“戾,来;止,至也。” 晋 潘岳 《藉田赋》:“大君戾止,言藉其农。” 唐 任华 《寄李白》诗:“及余戾止,君已 江 东访 元丹 ,邂逅不得见君面。” 严复 《论世变之亟》:“乃一旦有数万里外之荒服岛夷,鸟言夔面,飘然戾止,叩关求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戾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释义

  1. 到来、来临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多用于描述人物或事物的到达。

    • 例证:
      《诗经·周颂·有瞽》:“我客戾止,永观厥成。”(宾客到来,长久观看乐舞完成。)
      《鲁颂·泮水》:“鲁侯戾止,言观其旂。”(鲁侯来到,人们看到他的旗帜。)
    • 其他文献引用:
      朱熹《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群贤亦戾止,共此一日闲。”(贤士们齐聚,共享闲暇时光。)
  2. 穷尽、止境
    此义项较为少见,多用于抽象表达。

    • 例证: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民神痛怨,靡所戾止。”(百姓与神灵的悲痛怨恨没有尽头。)

二、词源与结构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如《三国志》中“靡所戾止”指“没有止境”,而《诗经》中多表“到来”。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戾止

“戾止”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停止、制止。它由“戾”和“止”两个部分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戾止”中的“戾”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偏旁部首,在汉字中属于“戈”型部首,它的拼音是“gē”,其中的六个笔画依次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书写而成。而“止”部分则是一个独立的偏旁部首,在汉字中属于“止”型部首,它的拼音是“zhǐ”,由四个笔画构成。

来源

“戾止”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七年》这篇文章中。当时的意义是指停止行动,制止不良之事。

繁体

“戾止”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戾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康熙字典》中给出了“戾”部首的古字形写法:戽,由上至下先画一个横折线,再画一个竖折线,表示停止和制止的意义。而“止”部的古字形写法仍然与现代相同。

例句

1.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戾止了不良的行为,开始了自我反省。
2. 民众的抗议戾止了政府不公的行为。

组词

停戾、制戾、戾气、戾害。

近义词

停止、终止、制止、禁止。

反义词

继续、进行、放任、纵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娜白澄浆保育员贲典标准海水愊实不恌车马辐辏齿冠筹室传送带樗蒱辞祸丛葬措思逗落笃而论之督抚笃谨芳缄负餱福马林浮名虚利桂烛国成换羽移宫减价监伺酒藏就征寄言技艺开阔眼界联保缭乱灵保礼饮露情免赦默牖褭骖凝铸耆婆期愿然然然脂人曹扇汗射角絁巾世谚收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太监土蛆倇娈窝主汙樽抔饮韅靷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