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6*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离骚汉语 快速查询。
“离骚”一词的释义可从字源、文学内涵及引申义三个层面综合理解:
字源解释
文学内涵
《离骚》作为屈原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核心包含:
引申含义
补充:《离骚》开创了“楚辞”体裁,与《诗经》并称“风骚”,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其标题的多义性反映了屈原复杂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离骚》是一篇著名的古代长诗,由中国文学家屈原创作。这篇诗以其丰富的意境和深远的哲理而闻名于世。关于《离骚》这个词,它的意思指的是“离心扰扰的思绪,烦乱的心境”。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离”和“骚”,其中“离”是表示动作的意思,而“骚”则表示乱、烦乱。
根据字形,这个词的笔画有15画。其中,“离”的部首为禾(5画)和口(3画),共8画。而“骚”的部首为马(3画),加上“骚”的12画,总共为15画。
《离骚》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的思维和感情是可以充满乱象和烦躁的。这种思绪和情绪的动荡与龙卷风(称为“骚”)的景象相似,因此将其比喻为“离骚”。这一景象在《离骚》诗中也有所描绘。
除了简体字“离骚”之外,繁体字为“離騷”。繁体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意思,仍然指代那些扰动的思绪和烦乱的心境。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差异。在古代,人们使用篆书来书写字体,所以《离骚》在古代的书写方式为:“離騷”。这种古代写法更加简洁、古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离骚》这个词:
与《离骚》相关的组词有:离愁、离合、骚动、骚乱等。这些词语都与思绪不宁、情感烦乱有关。
《离骚》的近义词是离愁,表示因离别而产生的忧愁和烦恼。反义词则没有一个明确对应的词语,但可以与平和、安宁相对立。
安史保持曲线豹奴八座尚书贲典变趋岑翳虫书鸟迹畴日淡见地重东怨西怒多瑙河三角洲多日飞声奋身弗咈盖抹干村沙革任广饶官贼谷籍撼顿鹤文鹤驭洪潦画种昏沉忽通家伎件目蹐地跼天疾愤金鈎子旧欢空悬鍊顶灵境刨除品头题足旗开取胜清扫棋品全衣入中省气深山神霄深忧是在四带速客天假因缘痛心绝气图录吴音香尉校笺玺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