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意思、林则徐的详细解释
林则徐的解释
①林则徐(1785-1850)。近代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38年任湖广总督。次年任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收缴鸦片二百三十七万余斤,在虎门销毁。并整顿海防,训练义勇,打退英军挑衅。还派人翻译外国书报,了解外国情况。1840年任两广总督,不久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流放新疆。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垦荒屯田。1850年再度任钦差大臣,赴广西督理军务,病死途中。著作编为《林则徐集》。
②故事片。以林则徐的生平业绩为题材。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吕宕、叶元编剧,郑君里、岑范导演,赵丹主演。
词语分解
- 林的解释 林 í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少穆,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清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以下从多个维度综合解析其生平与贡献:
一、名字由来与早年经历
- 名字含义:本名“则徐”意为效法福建巡抚徐嗣曾,字“元抚”取自徐嗣曾的字,“少穆”则源自南朝文人徐陵(字少穆),因其父林宾日梦到“凤凰飞”和“石麒麟”的吉兆而取名。
- 科举入仕:1798年中秀才,1804年中举,1811年进士及第,历任编修、监察御史等职,早期政绩以兴修水利、整顿吏治著称。
二、禁烟运动与虎门销烟
- 历史背景:1838年任湖广总督时推行禁烟,次年作为钦差大臣赴广州,迫使英商交出鸦片237万余斤。
-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历时23天,成为近代反侵略标志性事件。
三、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 编译《四洲志》:组织翻译西方书报,系统介绍各国地理、政治,推动中国近代化思想启蒙。
- 军事与外交策略:主张“师夷长技”,加强海防,组建水勇,多次击退英军挑衅。
四、政治生涯与晚年
- 官职变迁:历任两广、湖广、陕甘、云贵总督,官至一品。鸦片战争后遭诬陷革职,流放新疆期间兴修水利、垦荒屯田。
- 逝世:1850年复任钦差大臣赴广西,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
五、历史评价
- 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禁烟壮举和开放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 文化影响:著作《林则徐集》留存后世,虎门销烟事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题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诗词作品或新疆治水细节,可查阅《塞外杂咏》及相关地方志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林则徐
林则徐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可以指代人名,也可以指代姓氏。以下是关于林则徐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林则徐的拆分部首是木、耳、彳,共计11个笔画。
来源
林则徐这个名字源于中国的历史,它是一位伟大的清朝政治家和改革家的全名。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繁体
林则徐的繁体字写作林則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林则徐的姓氏"林"使用了“木”作为部首,而其余两个字则分别使用了“耳”和“彳”作为部首。
例句
以下是一个例句,使用了林则徐这个词: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和政治家。
组词
组词是指利用该词的不同部分和其他词汇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新词语。以下是一些可以与林则徐组合的词汇:
林家, 徐姓, 政治家, 改革家。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林则徐的近义词包括林则徐的别称、林子的姓名等。
反义词:林则徐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是一个人名或姓氏,通常没有相应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杯酌弼臣惭怯超今绝古琛赆捶考大过大伙儿待尽大隐调充地方冻肉断庄多方儿撬冯相龟人何乐不为哼唷鹤焰皇泽讙设徽风火阳家传僵燥徼祸积怠节日翁警敏精晓积资局屈刻不容缓溘至睽间困瘼浪荡鬼劳苦功高连裆裤力劳貌言秘道旁生霸判阅求竭入谢山垠神韵十二辰虫十三环金带守介私养太平花碳水化合物谭天説地围点打援伍廷芳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