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的意思、林則徐的詳細解釋
林則徐的解釋
①林則徐(1785-1850)。近代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38年任湖廣總督。次年任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收繳鴉片二百三十七萬餘斤,在虎門銷毀。并整頓海防,訓練義勇,打退英軍挑釁。還派人翻譯外國書報,了解外國情況。1840年任兩廣總督,不久受投降派誣陷,被革職流放新疆。曾在新疆興辦水利,墾荒屯田。1850年再度任欽差大臣,赴廣西督理軍務,病死途中。著作編為《林則徐集》。
②故事片。以林則徐的生平業績為題材。海燕電影制片廠1959年攝制。呂宕、葉元編劇,鄭君裡、岑範導演,趙丹主演。
詞語分解
- 林的解釋 林 í 長在一片土地上的許多樹木或竹子:樹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澤;b.喻叢集的處所)。 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書林。藝林。碑林。儒林。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少穆,號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清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析其生平與貢獻:
一、名字由來與早年經曆
- 名字含義:本名“則徐”意為效法福建巡撫徐嗣曾,字“元撫”取自徐嗣曾的字,“少穆”則源自南朝文人徐陵(字少穆),因其父林賓日夢到“鳳凰飛”和“石麒麟”的吉兆而取名。
- 科舉入仕:1798年中秀才,1804年中舉,1811年進士及第,曆任編修、監察禦史等職,早期政績以興修水利、整頓吏治著稱。
二、禁煙運動與虎門銷煙
- 曆史背景:1838年任湖廣總督時推行禁煙,次年作為欽差大臣赴廣州,迫使英商交出鴉片237萬餘斤。
- 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衆銷毀鴉片,曆時23天,成為近代反侵略标志性事件。
三、開眼看世界的先驅
- 編譯《四洲志》:組織翻譯西方書報,系統介紹各國地理、政治,推動中國近代化思想啟蒙。
- 軍事與外交策略:主張“師夷長技”,加強海防,組建水勇,多次擊退英軍挑釁。
四、政治生涯與晚年
- 官職變遷:曆任兩廣、湖廣、陝甘、雲貴總督,官至一品。鴉片戰争後遭誣陷革職,流放新疆期間興修水利、墾荒屯田。
- 逝世:1850年複任欽差大臣赴廣西,途中病逝于廣東普甯。
五、曆史評價
- 民族英雄:被譽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其禁煙壯舉和開放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 文化影響:著作《林則徐集》留存後世,虎門銷煙事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題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詩詞作品或新疆治水細節,可查閱《塞外雜詠》及相關地方志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林則徐
林則徐是一個中文詞彙,它可以指代人名,也可以指代姓氏。以下是關于林則徐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林則徐的拆分部首是木、耳、彳,共計11個筆畫。
來源
林則徐這個名字源于中國的曆史,它是一位偉大的清朝政治家和改革家的全名。林則徐在中國近代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繁體
林則徐的繁體字寫作林則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林則徐的姓氏"林"使用了“木”作為部首,而其餘兩個字則分别使用了“耳”和“彳”作為部首。
例句
以下是一個例句,使用了林則徐這個詞:
林則徐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位偉大的改革家和政治家。
組詞
組詞是指利用該詞的不同部分和其他詞彙進行組合而形成的新詞語。以下是一些可以與林則徐組合的詞彙:
林家, 徐姓, 政治家, 改革家。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林則徐的近義詞包括林則徐的别稱、林子的姓名等。
反義詞:林則徐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人名或姓氏,通常沒有相應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