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术的意思、七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术的解释

(1).指国君驾驭群臣的七种方法。《韩非子·内储说上》:“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詔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

(2).指 越 大夫 文种 教 句践 伐 吴 的七种策略。《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人或谗 种 且作乱, 越王 乃赐 种 剑曰:‘子教寡人伐 吴 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 吴 ,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种 遂自6*杀。” 张守节 正义:“《越絶》云:‘九术:一曰尊天事鬼;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糴粟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臺,以尽其财,以疲其力;六曰贵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彊其諫臣,使之自6*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利;九曰坚甲利兵以承其弊。’”

(3).指 鬼谷子 用兵七法。即威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腾文·七术》:“威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鷙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参阅《鬼谷子·本经阴符》。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七术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在汉语词典学范畴中,“七术”一词具有双重核心释义,分别源于法家典籍与道教文献,体现了汉语词汇的文化多义性:

一、法家权谋体系(主流释义)

释义:指古代法家思想中君主驾驭臣民的七种权术策略。

典源:

《韩非子·内储说上》首次系统提出:“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

具体内涵:

  1. 众端参观:综合多方信息验证真伪(如“观听不参则诚不闻”);
  2. 必罚明威:严惩违法以树权威(“爱多者则法不立”);
  3. 信赏尽能:按功行赏激励效力(“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
  4. 一听责下:分察个体能力并追责(“一听则愚智不分”);
  5. 疑诏诡使:假令试探臣子忠诚(“使疑诏诡使”);
  6. 挟知而问:明知故问查验实情(“挟智而问则不智者至”);
  7. 倒言反事:言行相悖诱导暴露(“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思想本质:构建以“法、术、势”为核心的君主集权控制体系,通过制度性手段巩固统治。

二、道教修炼术语

释义:指道教内丹修炼的七种基础方法。

典源:

《云笈七签·卷六十四》载:“七术者:一曰心斋,二曰导引,三曰漱咽,四曰存思,五曰炼气,六曰叩齿,七曰咽津。”

实践指向:

融合精神净化(心斋)、肢体运动(导引)、呼吸调控(炼气)与生理保健(叩齿咽津),形成身心兼修的养生范式,反映道教对生命能量的操作化认知。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 2012.
  2. 韩非著;陈奇猷校注. 《韩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3. 张君房编;李永晟点校. 《云笈七签》. 中华书局, 2003.
  4. 胡孚琛主编. 《中华道教大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网络扩展解释

“七术”是一个多义词语,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具有三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国君驭臣之术(法家思想)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指君主控制群臣的七种权术:

  1. 众端参观:多方听取意见以验证真伪。
  2. 必罚明威:严格惩罚以树立权威。
  3. 信赏尽能:明确奖赏以激励臣子效力。
  4. 一听责下:逐一听取汇报并问责。
  5. 疑诏诡使:下达模糊指令观察反应。
  6. 挟知而问:明知故问以测试忠诚。
  7. 倒言反事:故意说反话试探臣子。

二、文种伐吴之策(春秋战略)

越大夫文种曾向勾践献七种灭吴策略,但《史记》记载勾践仅用其三即成功,剩余四术成为文种被赐死的导火索。据《越绝书》补充,完整策略包含九术,如尊天事鬼、重金贿赂、消耗吴国粮草、进献美人消磨其志等。

三、鬼谷子用兵七法(兵家理论)

源自鬼谷子军事思想,包含七种战术原则:


以上内容综合自法家典籍、史书及兵家文献,完整细节可参考《韩非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陂侈比肩伯赵惭栗昌都县陈宫镜藂细脆弱憺怕貂冠遁溃咡丝分茶坟堆风萍浪迹風中之燭耕犁孤俊过眼云烟花攒锦簇怀子荒昧鹄鬓鹘落角距讦迫激恼惊赏开容宽怀愧天怍人勒子令长令鼓令望隶事龙攎买帐满面羞愧飘萧撇却洽穆潜藏穷君劝进侍见诗评死责耸峭韬光敛彩体望透递土木之变驼钮讬志文科乌狼象龚纤疏晓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