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灵运屐的意思、灵运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灵运屐的解释

《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灵运屐”。 元 傅若金 《寄题番阳周子震金潭山居》诗:“遂求灵运屐,一往眺林坰。” 元 宋旡 《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州判官》诗:“晚陪灵运屐,早访 董生 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灵运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典故性词汇,特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所创制的登山木屐。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为方便登山,发明了一种可拆卸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以此保持身体平衡,后人称之为“谢公屐”或“灵运屐”。该词不仅指代实物,更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常用于诗词中表现文人雅士的山水之趣与超逸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即借此表达洒脱心境。

从汉语词汇演变角度分析,“灵运屐”属于“人名+物名”的复合结构,体现了汉语典故词“以人彰物”的构词特点。其语义内涵包含三层:一是工具属性,指代特制木屐;二是行为属性,暗含登山游览的活动;三是精神属性,象征士大夫阶层寄情山水的审美追求。这一词汇的流传,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自觉,以及工匠技艺与文学意象的深度融合。

权威文献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2册第143页对“谢公屐”的释义,以及《世说新语·雅量》刘孝标注引《宋书》的相关记载。当代研究成果可参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2003年)中关于谢灵运文化影响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灵运屐”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一种特制的木屐,用于登山时灵活调节鞋齿,后比喻行动敏捷、处理事务得心应手的能力。


二、起源与结构

  1. 历史出处
    源自《宋书·谢灵运传》,记载南朝诗人谢灵运登山时“常着木履,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
  2. 特殊设计
    木屐前后齿可拆卸:
    • 上山时卸前齿,降低坡度;
    • 下山时卸后齿,保持平衡。

三、文化引申意义

  1. 行动敏捷的象征
    成语“灵运屐”常形容人做事灵活高效,如谢灵运般善于应对复杂情境。
  2. 文学意象
    后世诗文(如元代傅若金、宋旡的作品)用此典赞美山水游览或处事智慧。

四、使用场景


注:该词亦称“谢公屐”,与谢灵运的文学成就共同成为中国文化符号。如需完整文献出处,可参考《宋书》卷六十七。

别人正在浏览...

榜檠贬伐贬匿剥复不折不扣崇厚愁绝丑事抽择串捏都候塠阜耳鬓斯磨帆脚蕃宣范甑浮渲宫邻恭喜诡薄古墨汉语大词典轰雷掣电皇度叫咷解达鲸工船捐输决一胜负橘酒块苏狼狗礼堂礼体煤末莫逆披厦披诵批娅娜溥览清炖球琳器曲线美壤歌散衣申束世雰饰琢酸然孙阳台中踏空天阁挑船郎中艇子屯咽讬口菀浊温软枭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