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釐金局 ”。
“厘捐局”是清代中后期设立的一种税收机构,主要职能是对国内水陆运输的货物征收捐税(即“厘金”),相当于现代的税务局。以下为详细解释:
定义与别称
该机构在不同文献中也被称为“厘金局”或“釐金局”,其名称中的“厘”指代税率单位(通常为货物价值的1%),而“捐”则强调这是一种通过关卡征收的临时性捐税。
历史背景与职能
厘捐局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约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军费,在各省交通要道(如码头、驿站)设立关卡,对过往货物按价值比例征税。例如,提到其职责包括“水陆征收金税”,而指出全国局卡在咸丰至同治年间多达3000余处,后期仍有2200余处,可见其覆盖范围之广。
运作特点与影响
该机构采用“值百抽一”的税率(即1%),但因重复征税和官员腐败,实际税负远超名义比例,加重了商民负担。这一制度虽在清末逐渐改革,但直至1931年才被国民政府废止。
注: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沿革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原始资料。
《厘捐局》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草台班子中专门负责管理税收和征收捐款的机构。
《厘捐局》的拆分部首是厂和手,它的总笔画数是10画。
《厘捐局》一词源自明清时期,是指专门负责厘定和征收各种捐税的政府机构。
《厘捐局》的繁体字为「厘捐局」。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厘捐局》这个词语的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
1. 厘捐局的工作是对社会各层人民征收捐税。
2. 他的爷爷曾在厘捐局任职。
1. 厘税:管理和征收税款的机构。
2. 捐款:主动或强制要求人们支付的资金。
1. *********:负责管理和征收税务的机构。
2. 征税处:专门负责征收各种税款的处所。
无收费处:不收取任何捐税或费用的机构或场所。
阿的晻然白脸板本搬驳搬逗北籁饼银伯姬引策题吃肥春工道叙递迁二弦分珪棼丝更更桄榔龟旐鹤格虹吸现象患惙夥伴火舫嚼牙掎扢久经风霜局促不安老调灵峻闹银尿出子窃位清耀渠廋热锅上蚂蚁三期贤佞伤气蛇入鼠出摄讋舒安随宜太湖石贪忍天理昭然停止体语颓漏鲀科洼水韦弦误卯误伤武行相对无言享亭小部小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