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戎的意思、兵戎的详细解释
兵戎的解释
[weapons;arms] 指武器或军队
兵戎相见
详细解释
(1).战争,战乱。《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史记·历书》:“ 秦 灭六国,兵戎极烦。” 三国 魏 曹丕 《禁复私仇诏》:“今兵戎始息,宇内初定。”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汝生不及 贞观 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 中国 与 英 法 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
(2).比喻争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幼学诗》:“惟口起兵戎,多言自召凶。”
(3).士兵,军队。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屡佐大侯,以调兵戎。” 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论》:“练兵戎,谨城壁,脩方略,威夷狄,此将帅之职也。”
(4).指武器。如:兵戎相见。
词语分解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 戎的解释 戎 ó 古代兵器的总称。 军队,军事: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 古代称兵车:御戎。 大:戎功。 称(方言,音如“农”):“戎有良翰”。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兵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指武器或军队
该词由“兵”(指兵器、士兵)和“戎”(古代泛指军事、战争)组合而成,字面意义为兵器或军事力量。例如:“兵戎相见”即指动用武力或军队对抗。
-
引申为战争或军事冲突
在历史文献中,“兵戎”常代指战争状态。如《礼记·月令》提到“兵戎不起”,即强调战争的避免。
二、常见用法
- 比喻争端或激烈对抗
如“货币之战,不下于兵戎相见”,将经济竞争与军事冲突类比,体现词义的扩展应用。
- 指代士兵或军队
唐代韩愈的《祭窦司业文》中“屡佐大侯,以调兵戎”,即描述军队的调度。
三、例句与语境
- 历史冲突
“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反映武力对抗后转为和平的外交过程。
- 现代比喻
“商业竞争被形象地称为‘商战’”,但此用法需注意语境,部分来源权威性较低。
四、词源与结构
“戎”本身有军事含义(如“戎马生涯”),与“兵”结合后强化战争相关意象。例如《史记》记载“兵戎极烦”,直接关联战乱频繁的状态。
“兵戎”核心指代军事武装或战争,既可具象化为武器、军队,也可抽象为冲突状态。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与现代非军事场景混淆(如低权威来源提到的商业比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兵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兵戎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指的是军队和战争的意思。它常常用来描述战争和军事行动,具有强烈的军事背景。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兵戎的拆分部首是八和戈,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兵字共有7个笔画,而戎字共有6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兵戎两个字的来源较为复杂,兵字最早来源于甲骨文,戎字最早来源于金文。在繁体中,兵字和戎字的形状与简体中的写法有所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兵字的形状较为简单,类似于一个立体的人形。而戎字则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一个戈字,下面是一个力字。整个字形寓意着军队使用武器进行战争。
例句
1. 这个国家的兵戎强大,保卫国土的能力很强。
2. 在兵戎之间,人民往往受到战争的伤害。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兵戎可以组成一些与战争、军队有关的词语,如兵戎相见、兵戎相见,兵戎之间等。
近义词可以包括军队、武装,反义词则可以包括和平、和睦。
别人正在浏览...
扳庄被保护人变阻器兵谋伯祖妣不通水火长戈车把笞刑抽检础柱麤才倒戢干戈打斜叠漏抵犯二人传吠尨遘患骨冬规院古文字学河坎会帐交股民急变禁黜井石及时行乐积素累旧举门抗迹狼牙箭牢靠乐而不厌楞伽瓶零丁孤苦藜杖茫洋门户差拨明试牛耦暖室蹒连捧毂推轮破案破闲遣词立意千户侯寝荐僧行色如死灰神味树檖頽滥托养无念吴市小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