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與十二辰相配為寅,與二十八宿相配為尾、箕兩宿。《國語·周語下》:“我 姬 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漢書·律曆志下》:“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終於鬥十一度。” 晉 傅玄 《大寒賦》:“日月會於析木兮,重陰凄而增肅。”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今天子整齊乾坤,出入神聖……坐收 冀 部,旋定 幽 都,析木、天街,星宿清潤。”
(2).古代 幽 燕 地域的代稱。古代以析木次為 燕 的分野,屬 幽州 。《晉書·天文志上》:“自尾十度至南鬥十一度為析木…… 燕 之分野,屬 幽州 。”《文選·木華<海賦>》:“東演 析木 ,西薄 青 徐 。” 李善 注:“言流至 析木 之境。” 唐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詩:“ 扶桑 銜日邊, 析木 帶津遙。”
(3).劈開的木頭。指樵柴。 明 方孝孺 《雙桂軒銘》:“ 慈溪 之陰,雙桂森森,望於東南。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析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析木是古代天文學中的“十二星次”之一,對應地支的“寅”,與二十八宿中的尾宿、箕宿相關聯。它标志着從尾宿十度到鬥宿十一度的區域,與立冬、小雪節氣相關。古代文獻如《國語·周語下》《漢書·律曆志》均提及析木的星次劃分。
象征意義:析木還象征植物破殼而出的初生狀态,對應農曆正月(孟春),與天幹“甲”、地支“寅”的意象相通。
析木在古代常代指幽州、燕地(今河北北部至遼甯一帶)。根據《晉書·天文志》等記載,析木次星對應的分野屬幽州,故成為幽燕地區的代稱。例如唐代詩人顧況的詩句“析木帶津遙”即指此地域。
“析木”字面指劈開木頭,即“樵柴”。明代方孝孺的《雙桂軒銘》中“析木可焚”即用此意,強調木柴的實用性。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國語》《漢書》等古籍或天文曆法相關研究。
析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木”和“析”兩個部分組成。
“析”字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八畫。它的拆分部首是“斤”,是指用斧頭砍、劈的意思。由于它的總體結構比較複雜,它的寫法有多種變體,包括不同的簡化字和繁體字。
“析”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說文解字》将“析”字的意思解釋為“斫也”,即用刀斧來切割。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現在所用的繁體字更接近古代漢字的形狀。
下面是“析”字的繁體字:「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析”字也有一些不同的變體,包括「視」、「觿」和「能」。
以下是一些關于“析木”的例句:
1. 這個木頭太硬了,不容易析開。
2. 他在短時間内成功地把木頭析成了細條。
與“析木”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砍木:用斧子砍伐木頭。
2. 切割:将物體切成不同的部分。
3. 分解:将物體分成不同的部分。
與“析木”意思相近的詞有:
1. 劈開:用力切開。
2. 斬斷:用刀或其他鋒利的工具切斷。
3. 割開:用刀具将物體分割開。
與“析木”意思相反的詞是:
合并:将分散的部分重新合在一起。
綜上所述,“析木”的意思是用斧頭或刀具将木頭切割或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