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渔猎所用之诱饵。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香饵非不美也,龟龙闻而深藏,鸞凤见而高逝。” 唐 李群玉 《放鱼》诗:“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鉤。”《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 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2).比喻引诱人上圈套的事物。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是以古之人,知酒肉为甘鴆,弃之如遗;识名位为香饵,逝而不顾。”《新民晚报》1991.12.1:“‘只要价钱合适,可以买进这个数--’战友抛出了‘香饵’,伸一只巴掌,‘50台!’ 小王 将一只装满钞票的密码箱往桌上一堆。”
“香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渔猎所用的诱饵
指用香味或食物吸引鱼、鸟等动物上钩的饵料。例如:
比喻引诱人上圈套的事物
引申为用利益、名位等诱人手段使人陷入陷阱。例如:
使用该词时需结合语境,既可描述具体事物(如钓鱼饵料),也可用于抽象比喻(如利益诱惑)。其核心在于强调“表面美好,实则危险”的双重性。
《香饵》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指用香气或美味的食物或物品来吸引鱼、鸟等动物,以便捕捉或吸引它们。香饵也常用于引诱人或动物做某些事情。
「香饵」是一个复合词,由「香」和「饵」两个字组成。
「香」的部首是「香」,总计9个笔画。
「饵」的部首是「食」,总计12个笔画。
「香饵」一词最早出现在《辞海》一书中,用来描述一种利用香气或美味的食物来引诱鱼类的捕捞方法。
「香」的繁体字为「香」。
「饵」的繁体字为「餌」。
在古代,「香饵」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形态保持一致。
「香」的古时候写法为「香」。
「饵」的古时候写法为「餌」。
1. 他用一块香饵吸引了一群鸟。
2. 女儿用她自制的香饵来吸引小猫。
3. 钓鱼人在钓鱼时常常使用香饵。
组词:香饵筐、香饵囊、香饵箱、饵盒香花、饵料、香水饵。
近义词:餌食、鱼饵、诱饵。
反义词:消散、弃诱。
安忍无亲摆谱波轮草命吃饱蹲厨房带孝得对灯具颠扑跌份东山之志陡变恩接阏制芳椒樊缨发纵指使匪徒分居浮浇盖碗寒匏红彩花风欢咲画字回天无力火红羁碍蹇碍检格江味荐享谏训胶体价色久续刻度孔照匡言邻邦梦兆绵绵命脉内则昵比沛竹剽俗椌楬骑竹区县任劳烧烟烟申用私庇四飞遂隐土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