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耽乐田猎。以使人精神迷乱,故称。语出《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孔 传:“迷乱曰荒……禽,鸟兽。” 孔颖达 疏:“ 老子 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好色好田,则精神迷乱。” 宋 王禹偁 《放五坊鹰犬诏》:“仍勅天下,今后不得更进鹰犬。庶使发狂之言,遐遵於 老 氏;外荒之戒,无愧於古书。”
(2).边境少数民族所居僻远之地。《陈书·废帝纪》:“ 世祖文皇帝 克嗣洪基,光宣寳业,惠养中国,绥寧外荒。”
“外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外荒”由“外”(远离)和“荒”(荒凉)构成,字面指远离城市、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区。但实际应用中包含两层引申含义: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孔颖达注疏引老子“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强调过度狩猎对精神的负面影响。宋代王禹偁的《放五坊鹰犬诏》进一步强化了其劝诫君王勿纵情田猎的政治寓意。
荒郊野外、穷乡僻壤、不毛之地
提示:该词的古典义项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探究古汉语用法,可参考《尚书》《陈书》等典籍。
外荒(wài huāng)一词的意思是指遥远的边远地区或荒凉贫瘠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笔画:外(wài,五画)+ 荒(huāng,9画)。
来源:《说文解字》中有关于“荒”的释义,说明它的原本意思是“土地荒芜、无法耕种”。后来,加上“外”字表示遥远之地的含义。
繁体:外荒(wài huāng)。
古时候汉字写法:外荒(wài huāng)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保持着相同的形态。
例句:1. 他们决定去外荒探险,寻找未知的宝藏。
2. 这个村庄被视为是外荒,很少有人愿意来这里定居。
组词:荒凉、荒漠、荒野、荒地。
近义词:边远、偏远、荒芜。
反义词:内地、富饶、繁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