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和鳏夫。《后汉书·独行传·刘翊》:“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殯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李贤 注:“******为嫠,无夫曰独。” 王先谦 集解引 周寿昌 曰:“案注‘无夫’当作‘无妻’。‘嫠’既是******,则‘独’当属男子言,故为之助营妻娶。《管子》‘取鰥寡而和合之。此之谓合独。’即此意也。”
(2).单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上以额駙匿情不奏,欲立正典刑, 来文端公 请曰:‘愿皇上念 孝贤皇后 ,莫使公主遭嫠独之嘆。’”
“嫠独”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略有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本义:指“寡妇和鳏夫”两类人群(联合结构)。
引申用法:有时也可单指“寡妇”(偏义复词)。
联合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对两类弱势群体的关怀。如: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殯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独行传·刘翊》)
这里“嫠独”既包括寡妇,也包含鳏夫,需社会共同帮扶。
单指用法:现代使用较少,需依赖具体语境。
如果需要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管子》等古籍原文,或联系语言学专家。
《嫠独》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指一个女人丧偶后孤身一人的状态。嫠指的是丧偶的女子,独表示孤单、独自。因此,《嫠独》可以理解为丧偶后孤独独自一人。
《嫠独》由两个部首组成,嫠部首为女,独部首为犬。嫠部的拼音为lí,独部的拼音为dú。根据汉字书写规则,嫠部的笔画数为13,独部的笔画数为7。
《嫠独》这个词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文化。在古代,妇女在丈夫去世后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被社会孤立,无依无靠。因此,“嫠独”成为描述这种状况的一个词语。
在繁体字中,《嫠独》可以写作「嫮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嫠部的形状与现代略有差异,更加扁平而直立。独部的写法也存在一定变化,笔画较为繁杂。
她丈夫去世后,过起了嫠独的生活。
组词:嫠妇、嫠家、独居、独自、独特。
寡居、孀居。
夫妻、团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