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the blame for a fault] 承担罪过或罪责
承担罪过或罪责。语出《北史·王昕传》:“ 昕 曰:‘ 商辛 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傲,僚佐敢任其咎。’”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八章二:“总理如其由我们股东公推的,对于倒款,我们股东当然任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任咎汉语 快速查询。
“任咎”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拼音:rèn jiù
基本含义:指主动承担罪过或罪责,常用于表示对过失的自我问责。
词源与出处
源自《北史·王昕传》:“昕曰:‘商辛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傲,僚佐敢任其咎。’”,意为下属因上级的过失而主动担责。
构成解析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例如:
近义词
引咎、担责、认罪(具体需依语境选择)。
现代适用性
虽属古语,但可用于强调责任感的表达,如:“此事决策失误,我愿任咎。”
“任咎”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强调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现代也可用于正式表态。需注意与“引咎辞职”等短语的用法差异。
“任咎”是一个汉字词组,其中,“任”表示“任何”、“无所不”,“咎”指“过失”、“罪责”。因此,“任咎”意味着“无所不怨”、“无论发生什么都归咎于他人或事物”,也可以解释为“任意推卸责任”。
“任咎”这个词的部首是“人”,由于“咎”并不常见,因此没有特定的部首。根据笔画拆分,它的总笔画数为9。
“任咎”这个词最早出自《尚书·冯唐书》:“不生民怨,不任咎疾。”意思是指领导者不能让人民产生怨恨,也不能推卸责任。此外,繁体字中,“任”写作“任”,“咎”写作“咎”,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根据古籍《说文解字》,古时的“任”字在上面有一具象的人形,下面是“壬”字。而“咎”字则由“口”和“又”组成,表示嘴巴受打击的样子。然而,随着演变和规范化的发展,“任”和“咎”的写法逐渐统一为现代的形式。
1.他总是任咎于别人,从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
2.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必须对自己的决策负责,而不是任咎于成员。
1.任意:意思是无约束、自由决定。
2.咎由自取:表示受到不好的结果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或错误。
3.责任:指应承担的事物、义务。
近义词:“推卸责任”,“归咎于他人”
反义词:“负责任”,“勇于承担责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