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剥极的意思、剥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剥极的解释

谓时运不利或事物衰败到了极点。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而屯亨有数,剥极为灾,梟獍豺狼,肆逞兇逆。” 唐 刘禹锡 《上淮南李相公启》:“施一阳於剥极之际,援众溺於坎深之下。”参见“ 剥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剥极”是一个源自《周易》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事物衰败到极点后转向新生的转折状态,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本义解析

  1. 《周易》卦象来源

    “剥极”出自《周易·剥卦》上九爻辞:“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 “剥”卦象征阴盛阳衰、事物凋零(如草木凋落);
    • “极”指衰败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预示阳气复生(即“复卦”开端)。

      来源:《周易正义》(唐·孔颖达注)指出:“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强调盛衰转化的自然规律。

  2. 字义分解

    • 剥:《说文解字》释为“裂也”,引申为剥离、衰落;
    • 极:《广雅》训“终也”,指事物发展的终极状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剥极”词条,释义为“衰败至极而将复生”。


二、哲学与引申义

  1. 辩证转化思想

    程颐《伊川易传》阐释:“剥尽则复,否极泰来”,强调“剥极”是转折点,体现中国古代哲学“物极必反”的辩证观。

  2. 社会与人生隐喻

    • 社会层面:如朝代更迭(旧秩序崩溃后新秩序建立);
    • 个人层面:指困境中孕育希望,如王夫之《周易外传》所言:“剥极而复,天心无息。”

      来源: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三》(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现代用法与例证

  1. 文学与学术语境

    用于描述历史周期、经济危机或人生低谷后的转机,如:

    “清末社会剥极将复,革命思潮遂起。”(范文澜《中国通史》)

  2. 固定搭配

    • 剥极必复:衰败至极必然复兴,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抑知天下剥极必复,吾民终苏。”

      来源:章炳麟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周易正义》(中华书局点校版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伊川易传》(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4. 王夫之《周易外传》(中华书局
  5.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剥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读音:bō jí(部分资料注音为bāo jí,但现代汉语以“bō”更常见)。
核心意义: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通常指衰败、逆境达到极端状态,暗含“物极必反”的规律。该词常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场景。


二、详细解析

  1. 来源与演变
    “剥极”源于《周易》中的“剥卦”与“复卦”,分别象征衰败和复兴。成语“剥极必复”即由此演化而来,表示事物衰败到极点后,必然出现转机。

  2. 语境应用

    • 消极层面:指时运不利、局势衰败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例句:南朝徐陵《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中“剥极为灾”,形容社会动荡至极。
    • 积极层面:常与“复”(复兴)连用,如“剥极必复”“否极泰来”,强调逆境后的转机。例如:“台湾剥极而复”暗含对未来的希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周易》相关文献或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懊糟百鍊镜跋蓝霸王之资陂险表薄避易博采群议差次潮动趁趁摸摸赤棒驰踪荡惑旦气打拍大肆咆哮打印鳭鹩动事逗笑儿烦恼贼风源高统靴焊喉鹤骨松姿黄骊火竈介母惊愕棘田絶望炉龄辘轳麻痹不仁马夹貌相迷摄谬认闹竿派数耙耱盘舞泡影起坟请问刃口塞氛深眷适室四乡逃辞腾驾淟湎投地惋怒诬谤小顽意席盖息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