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群的意思、庶群的详细解释
庶群的解释
群臣。《书·酒诰》:“庶羣自酒,腥闻在上。” 孔 传:“ 紂 众羣臣用酒沉荒,腥秽闻在上天。”一说为邦邑之长。 清 朱彬 《经传考证三》:“羣之言君也,庶羣即邦邑之长。”
词语分解
- 庶的解释 庶 ù 众多:庶务。庶物。庶绩。富庶。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庶子(妾生的儿子)。庶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庶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 群的解释 群 ú 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岛。群山。群书。群芳。群居。群落(?)。群集。群雕。群蚁附膻(许多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喻臭味相投的人趋炎附势,追逐私利)。 众人:群众。群情。群雄。群策群力。
网络扩展解释
“庶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庶群(拼音:shù qún)指群臣,即古代君主统治下的官员群体。该词出自《尚书·酒诰》:“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描述商纣王时期群臣沉溺于饮酒,秽行传至上天。
二、出处与背景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尚书·酒诰》,是周公对商朝灭亡的反思,强调禁酒的重要性。
- 传统注解:汉代孔安国在《尚书传》中解释为“纣众群臣用酒沉荒”,认为“庶群”指纣王的臣子。
三、不同学术观点
- 主流解释:多数学者认同“群臣”之义,如汉典及传统注疏。
- 清代新解:学者朱彬在《经传考证》中提出“庶群”或指“邦邑之长”(地方官员),认为“群”通“君”,但此说未成主流。
四、相关用法与拓展
- 结构分析:“庶”本义为“众多”,“群”指群体,组合后特指臣僚群体。
- 关联成语:如“庶民同罪”“谋及庶人”等,均体现古代社会等级观念。
五、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历史语境讨论。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尚书》相关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庶群
庶群(shù qún)是一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它的意思指的是一般的人群、普通的人民。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庶的部首是广,庶共有9个笔画。拆分群的部首是羊,群共有13个笔画。
来源
《庶群》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常棣》中的一首诗中,用来形容人数众多的一群人。
繁体
在繁体字中,庶群的写法仍然是「庶群」,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庶群的字形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保持和现代汉字相同。
例句
1. 庶群皆奔走于瞩目之间,纷繁忙碌。
2. 勉励庶群,共同发展。
组词
庶民、群众、庶人、庶务、群情
近义词
百姓、众人、大众
反义词
贵族、精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