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春的意思、班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春的解释

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政令。《后汉书·崔篆传》:“ 篆 为 新建 大尹……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 倪敞 諫, 篆 乃强起颁春。” 李贤 注:“﹝班春﹞班布春令。” 宋 王安石 《次韵春日感事》:“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 周任 。” 明 杨慎 《放春行春发春班春》:“《汉书》,太守有班春之文。” 清 赵翼 《吊汤纬堂殉难凤山》诗:“一官海外正班春,伏莽无端起劫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班春是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与礼制结合的专有名词,指官府在立春时节颁布劝农政令的仪式。《周礼·地官》记载"以土宜教氓稼穡",东汉郑玄注疏时明确"班春"即"颁布春令"之意,该仪式包含三个核心环节:

  1. 颁布农时:官府通过击鼓、张贴文告等形式宣告春耕开始,如《后汉书·礼仪志》载"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2. 劝课农桑:官员示范耕作礼仪,宋代梅尧臣《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耕牛》诗云"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印证地方官需在班春仪式中执耒耒;
  3. 祭祀祈福:举行祭芒神、鞭春牛等民俗,《温州府志》载"太守率僚属迎春东郊,祭芒神,鞭土牛,谓之班春"。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收录为"颁布春令"的缩略语,清代俞樾《春在堂随笔》考证其源自《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现代民俗学研究显示,浙江遂昌至今保留明代班春劝农典礼,2009年该仪式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网络扩展解释

“班春”是中国古代与农耕相关的政令和习俗,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地方官员在春季颁布政令,督导农耕生产。该词由“班”(颁布)和“春”(春令)组成,强调通过行政命令推动春耕。

二、历史渊源

  1. 起源:可追溯至汉代,是地方行政长官主持的官方活动(如《后汉书·崔篆传》记载)。
  2. 形式:官员通过巡视、发布文告等方式督促农耕,宋代王安石诗中提到“班春无助愧周任”,侧面反映其重要性。

三、相关习俗

“班春”与“鞭春”(又称“打春”)为同一活动,指立春时鞭打土制春牛以象征春耕开始,具有祈福丰收的仪式意义。

四、延伸说明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古籍记载或地方习俗案例,可参考《后汉书》、宋代诗词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菴摩罗版职罢手边币闭籴不徇不争气财殚力尽蚕蔟缠账逞志赤髭白足断路器鹅帽贰约哥利拉鬼囚过刚弘益黄连祖嘉景奸富讲索监锢检搜脚跟竭涸浸蠹进帆警勖客疾科课口惠而实不至联结路门学氓廛免解妙楷蓂荚怒噪畔涣僻见扑天旗鼓亲豫劬心善男子山查笙箫管笛申礼四化建设天杪退躲吞暴晚逻微讥文丝不动陿薄洗街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