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八彩 ”。亦作“ 八綵 ”。1.八种彩色。 梁 沉约 《内典序》:“莫不龙章八采,琼花九色。”《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綵杂华。”
(2).《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 尧 眉或形容帝王容颜。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清 邹容 《革命歌》:“但要救民登衽席,不须八彩与重瞳。”
(3).谓 隋 卢思道 作 北齐 文宣帝 挽歌十首,被采用八首。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百篇书判从饶 白 ,八采诗章未伏 卢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卢思道 ﹞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参见“ 八米卢郎 ”。
“八采”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
八种彩色
指八种不同的颜色组合,常用于形容色彩丰富或装饰华美。例如《新唐书·南蛮传》提到服饰“文以八彩杂华”。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对器物、服饰或自然景物的描述。
形容帝王容颜
源自《孔丛子·居卫》记载尧帝“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以“八采/八彩”代指帝王容貌的异相或威仪。如宋代柳永《御街行》中“八彩旋生眉宇”,清代邹容诗句“不须八彩与重瞳”也引此典。
指卢思道的挽歌创作
隋代文人卢思道曾为北齐文宣帝作挽歌十首,其中八首被选用,故称“八采”。唐代元稹《重酬乐天》诗“八采诗章未伏卢”即引此事。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孔丛子》《新唐书》等典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八采》是一个汉字词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指的是色彩丰富多样的景象,也可以表示多彩的美丽。直观上,八采是指色彩的充沛和多样性,而在深层含义中,它也可以引申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
《八采》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儿”和“彡”,其中“儿”部表示着人的本性,而“彡”部表示着羽毛。
按照笔画顺序拆解看,它一共有11个笔画。其中,“八”部分有2个笔画,“采”部分有9个笔画。
《八采》来源于《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的一篇诗歌。在诗中,八采用来赞美鱼的美丽色彩。在古代,八采常用来形容五彩斑斓的景象或物体。
在繁体字中,八采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和现代有所不同。《八采》之中,“八”字的古代写法中,上半部分是一个长直线,中间有一横线与之相交,下半部分是一条平直线。而“采”字的古代写法中,左边是一竖线,右边是两个弯曲的横线。
1. 当夕阳西下时,整个大地都被金色八采所染,美得令人心醉神迷。
2. 这幅画的八采缤纷,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无限美好的感觉。
多采多姿、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近义词:丰富多彩、多姿多彩、五彩斑斓
反义词:单调、乏味、苍白、灰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