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轻嫷 ”。1.浮荡懒惰。《商君书·垦令》:“轻惰之民,不游军市,则农民不滛,国粟不劳,则草必垦矣。”
(2).轻薄,不严整。《汉书·赵广汉张敞等传赞》:“ 张敞 衎衎,履忠进言,缘饰儒雅,刑罚必行,纵赦有度,条教可观,然被轻媠之名。” 颜师古 注:“媠,古惰字也。谓走马拊马及画眉。” 章炳麟 《思乡原上》:“文辞者,故以行礼,文灭质,博溺心,转益陵夷;自 宋玉 下逮 相如 、 张衡 ,已多轻嫷。”
“轻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浮荡懒惰
指人行为轻浮、懒散,缺乏勤勉的态度。例如《商君书·垦令》中提到:“轻惰之民不游军市,则农民不滛”,即通过限制这类人的活动来促进农业生产。
轻薄不严整
形容举止或作风不够庄重、散漫。《汉书》评价张敞时提到其“被轻媠之名”,颜师古注解“媠”为古“惰”字,暗指其行为不够端正。
古籍中亦作“轻媠”“轻嫷”,均为通假字或异体字形式。
若需进一步探讨该词的古代用例或演变,可参考《商君书》《汉书》等文献原文。
《轻惰》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意思是轻视勤奋,懒散怠工。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该字的部首为车,总笔画数为11画。
来源:
《轻惰》一词来源于《晋书·郗超传》,郗超在书中用“轻惰”来形容刘衡,意为他轻视勤奋,总是偷懒怠工。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
繁体:
《轻惰》的繁体写法为「輕惰」。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轻惰」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一直怠工懒散,可谓是个典型的轻惰之人。
2.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应该努力摆脱轻惰的状态。
组词:
轻惰心态、轻忽、懒散、怠工。
近义词:
懒惰、偷懒、懒散。
反义词:
勤奋、努力、刻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