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枭獍的意思、枭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枭獍的解释

亦作“ 梟镜 ”。旧说枭为恶鸟,生而食母;獍为恶兽,生而食父。比喻忘恩负义之徒或狠毒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 兆 者蜂目豺声,行穷梟獍,阻兵安忍,贼害君亲。” 范祥雍 校释:“《汉书》二十五《郊祀志》:‘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孟康 注:‘梟,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即是獍。此以比喻很戾忘恩之人。”《魏书·恩倖传·侯刚》:“曾无犬马识主之诚,方怀梟镜返噬之志。” 唐 元稹 《捉捕歌》:“外无梟镜援,内有熊羆驱。”镜,一本作“ 獍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谁料主公信任 伯嚭 ,容梟獍之在庭。”《中国国6*6*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盖小军阀之末路,倒行逆施,久已梟獍之不若矣。”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枭獍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枭獍是一个汉语合成词,由“枭”与“獍”二字组成,本义分别指代两种传说中凶残的动物,后引申为比喻极端凶恶或忘恩负义之人。

  1. 字源解析

    • 枭:古称猫头鹰,因习性中幼鸟可能啄食母鸟,被赋予“不孝”的象征意义。《说文解字》载:“枭,不孝鸟也。”
    • 獍:传说中形似虎豹的恶兽,据《述异记》记载,獍生性残暴,会捕食其父,故被视为“弑父”的代表。
  2. 比喻义与文化内涵

    二字合称“枭獍”,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如《魏书》中以“枭獍其心”形容背弃伦理之徒。唐代以后,该词多用于批判悖逆人伦、恩将仇报的行为,如《旧唐书》称安禄山“枭獍为心”。

  3. 文学与语言应用

    在传统诗词和小说中,“枭獍”常作为贬义修辞。例如《红楼梦》中贾政斥责贾环“枭獍之性”,暗指其品行低劣。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对极端恶行的道德谴责。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2. 《述异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魏书·恩倖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枭獍”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枭”和“獍”两种传说中的恶兽组成,常用于比喻忘恩负义或凶残狠毒之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枭(xiāo)

    • 本义为猫头鹰,古代被视为不祥之鸟。
    • 引申义:
      • 凶悍:如“枭雄”“枭将”形容勇猛强悍之人;
      • 刑罚:指砍头后悬挂示众(如“枭首”);
      • 私盐贩子:旧时对非法贩盐者的称呼。
  2. 獍(jìng)

    • 传说中形似虎豹的恶兽,出生后即食其父。

二、比喻意义


三、相关扩展


“枭獍”通过两种恶兽的习性,生动刻画了人性中的背叛与凶残,是汉语中极具批判色彩的词汇。其出处多源自古籍,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鼈壳吡哩叭喇禀性笔札拨汗不令猜狂朝廷楚蕲毳锡单袷凤举奉央膏芗鬼木串海浪蚶田宏观经济学洪胄厚遇花容月貌挥楚家道从容将纔简命济济哄哄积塞锯齿草捃诬靠旗客舍朗霁离隙緑荫麻苏苏面发念念不忘蟠螭琵琶旧语千刀万剐怯怜户穹秩全天折秤神坛狮子床属耳恕己疏阔脡脡然梯巘脱尸顽奔卫生局温慈瓮间吏部诬争乡伍邪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