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念念不忘的意思、念念不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念念不忘的解释

[bear in mind constantly;have(take) sth. on the brain;never forget for a momert] 常常思念,经常提起

详细解释

(1).片刻不忘。《云笈七籤》卷五五:“日日存之,时时相续,念念不忘。”

(2).指不断地考虑或想念而不忘记。《朱子语类》卷三四:“若不是心与理契,念念不忘者,不能学不厌。”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忘》:“明知你是箇薄情也,我只是念念不忘。”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 阿长 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念念不忘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iàn niàn bù wàng,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始终存有深刻的记忆,无法释怀。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三层:


一、字义解析

  1. “念念”

    指连续不断的心理活动,源自佛教用语“念念相续”,表示每一个心念持续涌现。《汉语大词典》指出“念”本义为“惦记”,引申为“念头在心,时刻想起”。

  2. “不忘”

    “忘”即遗忘,“不忘”强调记忆的持久性,与《说文解字》中“忘,不识也”形成语义对立,凸显记忆的牢固性。


二、权威词典释义


三、语义演变与用法

  1. 情感指向

    多用于积极情感(如感恩、怀念),亦可表执念。

    例:鲁迅《朝花夕拾》:“他们也许是出于真心,念念不忘于国事。”

  2. 语法功能

    作谓语、状语,常接“于”“着”引出对象(如“念念不忘故乡”)。

  3. 近义辨析
    • 刻骨铭心:侧重记忆深度,含痛苦体验;
    • 念念不忘:侧重记忆频率,情感中性。

四、古典文献溯源

最早见于宋代《朱子语类》卷四十五:

“如此念念不忘,伊川谓只此是学。”

朱熹以“念念不忘”阐释治学需持恒之心,奠定其“持续专注”的语义基础。


引用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4. 《汉语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02)
  5. 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
  6. 《朱子语类》(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

(注:因部分经典文献暂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念念不忘”的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该成语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思念、牵挂始终无法忘怀,强调情感上的深刻眷恋或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其字面意义为“时刻牢记于心”,常与“必有回响”连用,表达持续付出后可能获得回应。

  2. 出处与典故
    最早可追溯至《朱子全书·论语》中的“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此外,《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相关故事背景,但具体内容需结合历史文献进一步考证。

  3. 使用场景

    • 情感层面:常用于描述对离别亲友、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
    • 目标追求:也可指对理想、愿望的坚持不懈,如“对梦想念念不忘”。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心有所念、牵肠挂肚、朝思暮想。
    • 反义词:无牵无挂、置之脑后。
  5. 语法与结构
    成语结构为偏正式,多作谓语或状语,如“他念念不忘故乡的山水”。读音需注意“不”读作“bù”,而非“bú”。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熬煎泵房宾相偿还骋目赤缇赐香的决典钟恩书二蛋洱海方纔燔妻子发俏丰虚凤穴规训红本徽索汇题詃惑家叔挟辀警政郡閤皲裂坎轲克诘联蜷虏子买结没准儿名父抹子木天捻儿披红戴花迁逼乾浄覰探撒因赏刑绍承诗虎守牧守真书脊四起八拜谈容跳龙门拓辟剜剜危毙问鼎轻重五户丝项橐仙人鞭歇伏泻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