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犷的意思、骁犷的详细解释
骁犷的解释
亦作“驍彉”。勇猛粗犷。《旧五代史·周书·史彦超传》:“ 史彦超 , 云州 人也。性驍獷,有胆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小説载:国初有 吴斋公 者,力逾千斤……每遇力作时,取巨絙如指者,寸寸断之,始解此。其驍獷岂在 令文 下?而没世无闻,良可叹也!”《明史·谢士元传》:“ 永丰 有银矿, 处州 民盗发之,聚数千人,将士惮其驍彍,不敢剿。”
词语分解
- 骁的解释 骁 (驍) ā 好马。 勇健:骁勇。骁将(刵 )。骁悍。骁健。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犷的解释 犷 (獷) ǎ 粗野:粗犷。犷悍。 笔画数:; 部首:犭;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骁犷(xiāo guǎng)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分析:
-
单字释义
- “骁”本义为勇猛矫健,如《说文解字》释“骁”为“良马也”,引申为勇猛善战。《晋书·谢安传》有“虑其骁猛”的记载。
- “犷”原指犬类凶猛难驯,后泛指粗野强悍。《汉书·叙传》载“犷犷亡秦”,颜师古注“犷,恶犬也”。
-
复合词义
二字连用见于清代文献,如《清史稿》描述边疆部族“骁犷善斗”,指兼具勇猛与粗犷的特质,多用于形容性格刚烈或作战勇悍的群体。
-
语用特征
该词属书面语,近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更倾向使用“骁勇”“粗犷”等词分述其特质。
参考来源
- 汉语字源解析引自《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华书局,2010年。
- 文献用例参考《二十四史全译》数据库,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骁犷”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拼音与基本释义
- 拼音:xiāo guǎng()
- 释义:形容人勇猛而粗犷,多用于描述性格或行为特征,强调兼具胆气与豪放不羁的特质。
2.出处与例句
- 文献引用:该词可见于《旧五代史·周书·史彦超传》中,描述史彦超“性骁犷,有胆气”。
- 明代用例: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以“骁犷”形容吴斋公的刚猛性格,如“其骁犷岂在令文下?”(意为:他的勇猛粗犷难道逊色于令文吗?)。
3.综合解析
- 近义词:骁勇、剽悍、豪迈。
- 使用场景: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形容武将、侠士等人物兼具勇武与不拘小节的特质,含褒义但略带野性色彩。
4.注意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典文本或特定语境下的文学创作。
别人正在浏览...
暗自白扯白鹤子冰川学蚕丛惭栗拆东补西础柱旦旦信誓惔焚弹墨绫短话独迈干燥剂诡密还道豪人鸿篇环翠阁会值讲蒐浇祷机具晶灿灿精银寄生阶级酒厘九鬿疾瘵矍相可感苛尅口干舌焦窾曲蜡牋列拜利末离匹六证龙准公搂抱禄算马肆逆战排沙简金赔身下气僻阻铺板穷年累月七元曲桡入梦生碑申款视微知著诗帙四面宿陈王女文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