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潮湿的意思、潮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潮湿的解释

[damp; clammy; moist] 含水分比正常状态下多;湿度大

潮湿的衣服

潮湿的气候

详细解释

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六九·给发军器》:“火药关繫紧要,必须豫备……潮湿地方,豫备三年;高燥地方,豫备五年。” 曹禺 《雷雨》第二幕:“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潮湿(cháo shī)指物体或环境中含有较多水分,湿度较高但尚未达到流淌或滴落的状态。该词强调水分在物体表面或空气中渗透、滞留的特性,常用于描述天气、土壤、衣物等含水的物理状态。

一、词典释义与语言特征

  1. 基本定义

    指空气、土壤、物体等含水分较多,湿度明显高于常态。例如:“雨后草地潮湿”“南方梅雨季空气潮湿”。《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为“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2. 语素解析

    • 潮:本义指海水定时涨落(如“潮汐”),引申为“含水浸润的状态”;
    • 湿:表示物体被水分渗透(如“湿润”)。

      二字组合强化“水分持续附着”的意象,区别于短暂沾水(如“淋湿”)或完全浸泡(如“浸透”)。

  3. 词性与用法

    属形容词,可作谓语(“地面潮湿”)、定语(“潮湿的空气”)或补语(“衣服放得潮湿了”)。常见搭配包括“潮湿环境”“阴冷潮湿”等,多用于描述气候、地理或生活场景。

二、权威文献佐证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明确释义为:“物体所含水分超过正常状态;湿度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 《汉语大词典》

    引清代文献《醒世姻缘传》例证:“这屋子久无人住,甚是潮湿。”佐证其历史用法与核心语义延续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3. 语言学研究

    据《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分析,“潮湿”属“环境属性形容词”,常与触觉(如“黏腻”)、视觉(如“霉斑”)感知关联,反映湿度对物体的持续性影响。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3年。

三、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郑怀德, 孟庆海.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3.

网络扩展解释

“潮湿”是一个形容词,指物体或环境中含有较多水分,湿度较高,呈现出湿润的状态。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物理特性
    指空气、土壤、物体表面等因水分含量高而显得湿润,例如“潮湿的毛巾”“梅雨季节空气潮湿”。这种状态常与温度相关,高温高湿环境易产生闷热感,低温潮湿则可能引发寒冷体感。

  2. 感知体验
    人体通过触觉或视觉感知潮湿,如衣物未干时的黏腻感、墙壁渗水留下的水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可能引发不适,如关节疼痛或物品霉变。

  3. 自然现象关联
    常见于雨后、沿海地区、地下室等场景。例如热带雨林因降水频繁而终年潮湿,浴室因水汽聚集易形成潮湿环境。

  4. 引申用法
    文学中可隐喻情绪,如“眼眶潮湿”形容含泪状态;或象征压抑氛围,如“潮湿的回忆”暗示沉重心境。

反义词为“干燥”,相关概念包括“湿度”(空气中水汽含量)、“冷凝”(水汽遇冷液化现象)等。若需了解具体环境中的防潮措施或湿度标准,可进一步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八陈白迭巾班鸠抱兜贝贾猜讶谄惑承欢篡夺诞孕动身发板防勇服过高资鲠鲠赓咏割青孤饭古雪含靁岬嶱兼赋稼器瘠瘁蛣蟩节旨机括匶路戡定愧心老爷爷乐不可极灵透流旧离走冒碰门垣谬登匹溢皮子面强果愀然无乐七长八短青闼穹丽然荻读书商丝绳责豕彘受雇收江南祀灶日娑盘通光碨磥违远遐旷衔痛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