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羹的意思、尘羹的详细解释
尘羹的解释
“尘饭涂羹”之省。 清 黄遵宪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诗:“儘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 陶曾佑 《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昌明暗线,诱掖国民,慎毋弁髦视之,尘羹弃之,鄙琐忽之。” 黄人 《<清文汇>序》:“而攄词幽雅,穷理则吐尘羹,订古则谢餖飣。”
词语分解
- 尘的解释 尘 (塵) é 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 笔画数:; 部首:小; 笔顺编号:
- 羹的解释 羹 ē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 笔画数:; 部首:羊;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尘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尘羹”是成语“尘饭涂羹”的省称。原成语指用尘土做的饭和泥浆调的汤,比喻以假充真、无实用价值的事物,也引申形容生活极度贫困(如食物粗劣或难以温饱)。
2.出处与演变
- 成语起源: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本指孩童游戏中的假食物,后演变为对虚妄或贫困的隐喻。
- 文学引用:
- 清代黄遵宪在《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中写道:“尽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暗喻义和团事件的荒诞无实。
- 现代学者陶曾佑在《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中以“尘羹弃之”批判轻视文学的态度。
3.用法与语境
- 比喻虚假无用:常用于否定语境,如“慎毋弁髦视之,尘羹弃之”(陶曾佑语),强调不应将事物视作无价值而抛弃。
- 形容贫困潦倒:如《封神演义》中“真如土饭尘羹”描述纣王对后宫妃嫔的嫌弃,侧面反映生活奢靡与贫瘠的对比。
4.相关成语
与“尘羹涂饭”(同“尘饭涂羹”)含义相近,均以粗劣食物比喻贫困,如:“昌明暗线,诱掖国民,慎毋弁髦视之,尘羹弃之。”
“尘羹”既可指代虚假无意义的事物(如孩童游戏中的假食物),也可隐喻贫困生活状态。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常见于文学批评或历史叙述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古典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尘羹(chén gē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为“尘土掺杂的汤羹”。下面我来逐一解释相关信息。
- 拆分部首和笔画:尘字的部首是土,由五个笔画组成。羹字的部首是羊,由十个笔画组成。
- 来源:尘羹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主要用于描述汤羹中掺杂了尘土,使其变得不纯净的情况。
- 繁体:《尘羹》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塵羹」。
-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尘字的写法有所变化,有时会在字的上方加上一个“丏”或类似的形状作为修饰。
- 例句:他喝着尘羹,味道又苦又脏。
- 组词:尘沙羹、尘土羹。
- 近义词:尘沙茶、土汤。
- 反义词:清汤、纯净的羹汤等。
希望以上解释对您有帮助。若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