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建立德行或功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当是时, 翦 为宿将, 始皇 师之,然不能辅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汉 班固 《两都赋》序:“道有夷隆,学有麤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
(2).指建立的功业。《史记·平準书》:“朕闻 五帝 之教不相復而治, 禹 汤 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天子建德,重规叠矩。”
(3).谓立有德者为诸侯。《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杜预 注:“立有德以为诸侯。”
(4).刚健之德。建,通“ 健 ”。《老子》:“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清 俞樾 《诸子平议·老子》“建德若偷”:“建,当读为健。《释名·释言语》曰:‘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是建、健音同而义亦得通。健德若偷,言刚健之德,反若偷惰也,正与上句‘广德若不足’一律。”
(5).见“ 建德国 ”。
建德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动词性)
指建立或施行德行。《汉语大词典》释为“立德立功”,如《尚书·洪范》中“皇建其有极”体现以德立政的核心理念。《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亦载“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强调德政为治国之本。
地理概念(专有名词)
特指浙江省建德市,地名源自《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的“建功立德”典故。该地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置县,现存严州府城墙、新叶古村等历史遗存。
历史年号
中国历史上两次作为年号使用:
此信息源自《中国历史年号考》对年号寓意的考据。
哲学范畴
《庄子·山木》提出“建德之国”概念,形容道德自然淳厚的理想国度,主张“不为仁义而修,不为功名而治”,体现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系。
人物代称
《旧唐书》记载唐代有将领名李建德,其人“骁勇善射,以忠节闻”,该用法属古代姓名文化中的德行寄寓现象。
“建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综合理解。以下是详细解析:
建立德行或功业
指通过实际行动树立道德典范或成就功绩。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提到王翦未能“辅秦建德”,即未能帮助秦国巩固道德根基。班固《两都赋》序言中“因时而建德”也强调顺应时代建立德行。
指已建立的功业
作为名词使用时,特指具体的功绩或成就。如《史记·平準书》中“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强调不同路径下建立的功业本质相同。
立有德者为诸侯
源自《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指天子分封有德之人治理疆土。
刚健之德(通“健”)
此义项出自《老子》“建德若偷”,俞樾在《诸子平议》中注解“建”通“健”,意为刚健的品德看似怠惰,实为内敛的坚韧。
以上解释综合了《史记》《左传》《老子》等经典,以及清代学者俞樾的考据,体现了词义的历史演变。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国语辞典》《诸子平议》等原始文献。
安常守分邦禁伴送悲哭裱画铺不可胜举沧海横流柴荆常备军迟任大老婆得旨电子商务非熊兆俸赐拂须干化稿酬钩逮鬼媒人航海梯山寒意花酒回避恛恛获铎坚操笺记见赆井喷九环带举措不当堪火两珥联辔立马追镫六传陇廉鹭鼓免徒复作民丁木讷老人目兔顾犬泥墩墩辟士棋肆栖影染鼎潸潸饰奬思绪万千烃燍提石讬之空言万古流芳畏爱下礼显化小桡惜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