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肃厉 ”。犹整饬。多指法纪。《周书·长孙俭传》:“於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隋书·刘昉传》:“﹝ 刘昉 ﹞身昵酒徒,家为逋藪,若不纠绳,何以肃厉。”
肃励是古汉语复合词,由“肃”与“励”二字组合而成,需分释其义再综合作解:
字义分解
本义为“恭敬”“庄重”,引申为“严正”“整饬”。《说文解字》释:“肃,持事振敬也”,强调态度端严。在“肃励”中取其“严厉督促”之意。
本义为“勉力”“激励”。《说文解字》注:“励,勉力也”,核心含“劝勉奋发”之义。
复合词义
肃励指通过严肃的态度或严格的手段进行劝勉、激励,强调在庄重氛围中促人进取。其内涵包含双重性:
如《南齐书·王融传》载:“肃励群臣,躬亲政事”,即体现君主以严正姿态督勉臣属履职。
典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史书与政论文献,如:
《南史·梁本纪》:“帝性威严,善肃励将士,人皆畏而爱之。”
此处凸显统治者以威严方式激励军队,兼具震慑与鼓舞之效。
现代适用性
作为文言词汇,“肃励”在现代汉语中极少独立使用,但可解构为“严肃激励”或“严正督促”,适用于描述组织管理、教育等场景中寓庄重于鞭策的行为模式。
参考资料:
“肃励”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法纪或社会秩序的整饬与规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肃励”亦作“肃厉”,意为整饬、严格整顿,尤其强调通过法纪或制度来实现秩序维护。例如《周书·长孙俭传》中“属城肃励,莫敢犯法”,即指通过整顿使辖区无人违法。
历史文献引用
语境特点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历史文本,侧重表达通过权威手段(如法律、制度)实现社会或组织的纪律性。
“肃励”是一个复合词,结合“肃”的严正性与“励”的激励性,常用于强调通过法纪整饬达到社会或组织的有序状态。其用例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历史或学术讨论中仍具参考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周书》《隋书》等原始文献。
安丘宝璋暴着蔽茀避君三舍步伍仓英惨无天日充庐楚调爨镬誂撆锻炉断缐鹞子额外放长线钓大鱼凤念风人诗冯生盖冒瓜条骨録过堂风毫不犹豫红兰虹映话名绘像汇印赍领金銮坡沮废坎轲靠讬口号枯碛联席列校临危受命马矢梅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贰木榜囊底鮎鱼上竹竿捧拥贫顇起覇乞粮青远三脚架散解山斋深功惕伏投狭玩器侠床纚风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