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肃厉 ”。犹整饬。多指法纪。《周书·长孙俭传》:“於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隋书·刘昉传》:“﹝ 刘昉 ﹞身昵酒徒,家为逋藪,若不纠绳,何以肃厉。”
“肃励”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法纪或社会秩序的整饬与规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肃励”亦作“肃厉”,意为整饬、严格整顿,尤其强调通过法纪或制度来实现秩序维护。例如《周书·长孙俭传》中“属城肃励,莫敢犯法”,即指通过整顿使辖区无人违法。
历史文献引用
语境特点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历史文本,侧重表达通过权威手段(如法律、制度)实现社会或组织的纪律性。
“肃励”是一个复合词,结合“肃”的严正性与“励”的激励性,常用于强调通过法纪整饬达到社会或组织的有序状态。其用例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历史或学术讨论中仍具参考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周书》《隋书》等原始文献。
肃励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肃”和“励”组成。其中,“肃”是由“⺁”和“丝”这两个部首组成,它的笔画数为6画;“励”是由“⺊”和“力”这两个部首组成,它的笔画数为7画。
肃励是由“肃”和“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合而成的。“肃”的意思是严肃、庄重,有使人敬畏的意味。而“励”的意思是鼓励、激励,有促使人向前进取的含义。
《肃励》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史记·邹阳列传》中。它主要用于夸奖人才勤奋努力、永不停歇的精神。在现代汉语中,肃励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自律、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部分繁体字中,“肃励”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总体而言,繁体字对于意义和拼音的表达与简体字相近,仍然保持了“肃”和“励”这两个汉字的基本形态。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相较于现代汉字,肃励的字形存在一些变化。在古籍中,它们的部首较为独立,上下排列,呈现出古代的书法特点。
例如:
督励人员严肃工作态度。
组词:慎肃、肃穆、恭肃、颂励、怂励、称励。
近义词:慷慨、鼓劲、志向、奋进。
反义词:消极、怠惰、颓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