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调元的意思、调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调元的解释

(1).谓调和阴阳,执掌大政。多用以指为宰相。 唐 李益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诗:“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 元 柳贯 《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夫自建官以来,由是而调元揆路,执法南端者,代不乏人。”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调元归保傅,预政戒中涓。”

(2).调理元气。 李东阳 《孝宗皇帝御书赞》引 明孝宗 《静中吟一绝》:“习静调元养此身,此身无恙即天真。”《红楼梦》第八十回:“ 王一贴 道:‘若问我的膏药……内则调元补气,养荣卫,开胃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调元”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 调和阴阳,执掌枢机(核心本义)

    • “调”意为调和、调理、协调。“元”在此指根本、本源,常引申指天地阴阳之气或国家大政的根本。
    • “调元”最核心的含义是指调和阴阳之气,使之和谐顺畅。古人认为天地万物运行、四时更替、人事吉凶皆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决定。调和阴阳,即是理顺宇宙和社会的根本秩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 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基础。例如,《旧唐书》中提到宰相的职责是“调元品物”,即调和阴阳,使万物各得其所。(参考《汉语大词典》释义)
  2. 宰相的职称与职责(引申义)

    • 由于调和阴阳、总揽朝政是古代宰相(丞相)最重要的职责和最高理想,因此“调元”常被用作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位的别称或美称。
    • 担任宰相被称为“居调元之任”、“处调元之位”。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诗中写道:“自称居处守,难在(或作‘任’)水云乡。……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这里的“调元”即指李留守身居相位。(参考《汉语大词典》例证、《古代汉语词典》释义)
    • 这一用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将自然秩序(阴阳)与社会秩序(朝政)紧密联系的思想,宰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其职责被赋予了沟通天人的神圣色彩。
  3. 中医养生与治理的通用原则(引申义)

    • 在中医理论中,“调元”也指调理人体的元气(根本之气),使其充盈、平衡,从而达到养生保健或治疗疾病的目的。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调元即是固本培元。
    • 更广泛地说,“调元”可以泛指治理、调理事物的根本,使其恢复正常或达到理想状态。这可以应用于治国理政(如“调元化”指治理国家)、经济管理、生态平衡等多个领域,核心思想都是抓住根本、进行协调和优化。(参考《汉语大词典》释义)

总结来说,“调元”一词: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调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政治含义

  1. 调和阴阳,执掌大政
    指宰相或重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调和阴阳平衡以稳定政权。例如唐代李益诗句“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元代柳贯《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中“调元揆路”均体现此意。

二、养生与医学含义

  1. 调理元气
    指通过养生或药物调节人体根本之气,恢复健康。例如《红楼梦》第八十回提到膏药功效时称“内则调元补气”,明代孝宗《静中吟一绝》也有“习静调元养此身”之句。

读音与用法

总结来看,“调元”既承载古代政治文化中对宰相职能的隐喻,也反映了传统医学的养生理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保不全蚌埠市扁螺比比皆是不王蟾影畴骑串讲从役大陆岛诞发端线方颐沸泉高帆跟步怪话鹤纹缓兵之计黄族混事火脚降旛降乩奸怪荆璞烬萌拒后开口货叩马而谏朗目雷轰荐福碑廉问陵屯林泽拿捻泥文排涝陪游匹畴骞林钦风青币如临大敌如切如磋社会化声动梁尘驶驰手磬子收住岁羡太霄谭言微中恬漠下里巴人香炉峰小花面笑意稀旷信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