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河堤决口。《管子·度地》:“树以荆棘以固其地,襍以柏杨以备决水。”
(2).谓掘堤或开闸放水。《战国策·赵策一》:“日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 智伯 军。”《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赤眉 今在 河东 ,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唐律疏议·断狱·拷囚限满不首》:“若被人决水入家,放火烧宅之类,家人及亲属言告者,亦不反拷告人。”
(3).水名。源出 河南省 商城县 之 牛山 ,名 牛山河 。东北流经 固始县 东南,名 史河 。又东至 安徽省 霍丘县 界入 淮 。《汉书·地理志上》:“ 决水 北至 蓼 入 淮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决水》:“ 决水 出 庐江 雩娄县 南 大别山 。”
“决水”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一、基本含义
河堤决口或人为放水
指自然或人为导致的水流冲破堤岸,如《管子·度地》提到“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以柏杨以备决水”。历史上常用于战争策略,如《战国策》记载通过决水淹没敌军。
水名(地理概念)
指发源于河南省商城县牛山的河流,东北流经固始县称史河,最终注入淮河。《汉书·地理志》及《水经注》均有记载。
二、法律术语
现代法律中,“决水罪”指故意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如《刑法》第114条规定的处罚条款。
三、其他引申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决水”作为成语,比喻坚定决心(如“勇往直前”),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法律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该词需结合上下文区分自然现象、地理名称或法律行为,避免混淆。若需进一步了解某类含义,可参考对应来源。
决水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种意思。以下是对该词的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的解释。
决水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冫”(水),右边是“夆”(奉字头)。拆分后的部首和笔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词的含义。
决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它的形状和结构暗示了“奉水”的含义。决水一词起初常用于描述迎接水源或者供水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概念和用途。
在繁体字中,决水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稍有差异。决水的繁体写法为「決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决水的形状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在早期的汉字书写中,字形更加简洁,体现了古人对水源的敬畏和依赖。然而,随着汉字演变的过程,决水的写法逐渐变得更加复杂,表达了更广泛的涵义。
以下是决水在句子中的使用示例:
与决水相关的组词有:
与决水的近义词包括:
决水的反义词是“闭水”,指封闭或限制水源的供给。
以上是对决水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的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暗海百科全书裁减残落畅畅出空貙卒赐劳大魁天下刀芒蹈躧冻砚抖动断弦再续耳三漏峯巅附递公察观者如市瞡瞡活契奸讹接茶揭跣惊淰金铄就吏俊识口啍馈赂拉近胡列叙六钧龙据路标马尼拉难疑千龄青囊启佑悫愿穣人人资柔滑洒道塞具三桑神情不属霜脊秫酒思归搜神后记天聪通年晚岁猥复仙流闲业淆讹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