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被告人的意思、被告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被告人的解释

诉讼时被控告的人。参见“ 被告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被告人指在刑事诉讼中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正式指控犯罪,并需要接受法院审判的当事人。其定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阐释:

一、语文释义(词典角度)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在刑事案件中被起诉的人。”该词由“被告”(被控告方)与“人”(法律主体)复合构成,强调其作为诉讼中被追诉对象的身份属性。

二、法律内涵(专业释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被告人特指进入审判阶段后的被追诉主体。其核心特征包括:

  1. 程序要件: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自诉人提起自诉,案件已进入法院审理流程。
  2. 权利体系:享有辩护权、举证权、上诉权等法定诉讼权利,同时承担配合法庭调查的义务。
  3. 身份转化:侦查阶段称“犯罪嫌疑人”,审查起诉后移送法院审判时身份转为被告人(《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

三、司法实践要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进一步明确:

权威文献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法律出版社, 2018修订版.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法释〔2021〕1号.

网络扩展解释

被告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指控涉嫌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被告人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角色,其身份始于检察机关正式提起公诉后。需注意与“犯罪嫌疑人”的区别: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称为“犯罪嫌疑人”,进入审判阶段后改称“被告人”。

  2. 与“被告”的区分

    • 刑事案件中使用“被告人”
    • 民事/行政案件中使用“被告”(对应“原告”)
  3. 法律权利
    被告人享有辩护权、最后陈述权、申请回避权、上诉权等多项诉讼权利。例如:可拒绝回答与案件无关问题,申请调取新证据,使用本民族语言参与诉讼。

  4. 称谓的特殊性
    该称谓仅表示程序启动的假定状态,不等同于罪犯。是否构成犯罪需经法院审理后确定,体现“无罪推定”原则。

  5. 法律义务
    必须依法配合诉讼程序,包括到庭接受审判。若拒不到庭,法院可采取拘传措施;若下落不明,可中止审理。

注: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诉讼程序细节,可查阅相关法律条文或咨询专业律师。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悃瘢疣扳援保重比舍冲龄愁促地藏王督脉哆噅覆觞苟狥鹳崖滚纳顾曲周郞骇异还质酣艳火候鹄头憍蹇焦炙疾固谨钝踁跗荆高经纬天地鸠杖军情卡奔塔利亚湾来日正长雷宗流天澈地笼箨庐君旅吟棉鞋沫饽丕休谦饬潜济棋灯箐峒秋后饶盈认着软背脊试産束蒿堂案阗塞条记突然挽歌郎惟日不足五花爨弄瞎吹衔绁小钱柜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