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忽的意思、怠忽的详细解释
怠忽的解释
怠惰玩忽。《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孔 传:“怠惰忽略,必乱其政。”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战兢则彝伦敍,怠忽则姦宄作,岂况无君,能无乱乎?”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心志怠忽,则虽已兴已治之餘,衰乱出焉,况欲求其兴且治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倘若是别的皇帝,一般琐细问题大可不问,大臣们对这样事自然会不敢怠忽。”
词语分解
- 怠的解释 怠 à 懒惰,忪懈:怠惰。怠倦。怠工。懈怠。 轻慢,不尊敬:怠傲。怠慢。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忽的解释 忽 ū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怠忽”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怠”和“忽”两个近义字组成,整体表示对职责或事务的懈怠和疏忽。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字义拆分
- 怠:本义为懒惰、松懈,如《说文解字》释为“慢也”,引申为对待事物不认真(如“怠工”)。
- 忽:本义为忽略、不重视,如《广雅》注“忽,轻也”,指对事物缺乏关注(如“忽视”)。
2. 词义综合
“怠忽”强调双重负面态度:既因懈怠而行动迟缓,又因轻忽而缺乏责任心。常见于批评对工作、任务或责任的消极态度,例如:
“政府官员若怠忽职守,将影响民生。”
3.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疏忽、玩忽、渎职、敷衍塞责
- 反义词:勤勉、尽职、恪守、兢兢业业
4. 使用语境
-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如公文、法律条文(如《刑法》中的“玩忽职守罪”)。
- 常搭配“职守”“职责”“公务”等词,凸显对分内事的消极态度。
5. 辨析提示
与“疏忽”相比,“怠忽”更强调主观上的懒散态度而非客观失误;与“玩忽”相比,“怠忽”的贬义程度稍轻,但二者常可互换使用。
若需进一步探究该词在古籍或法律中的具体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现行法规条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怠忽(dāi h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因疏忽或懒散而不注意或不做某事。该词的部首是手,并且可以拆分为“示”和“手”两个部分。它来自于古汉语,使用简体字书写,在繁体字中的写法相同。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怠忽的写法与现代相似。下面是一个使用怠忽的例句:“他因怠忽职责而遭到批评。”怠忽可以组成一些词语,例如“怠工”(指工作中故意懒散、不努力)和“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与怠忽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懈怠”和“疏忽”,反义词可以是“勤勉”和“细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