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丸书的意思、蜡丸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丸书的解释

(1).封在蜡丸中的密件。《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 重进 与 永德 两军相疑,有隙…… 景 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 重进 ,劝其反。” 柳亚子 《论诗答鵷雏》诗之四:“蜡丸书奏意殷勤,絶命词成语苦辛。”

(2).指亲笔信。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一:“此信到,想诸君游 崇效寺 看海棠归。然絳蜡一枝,共读我蜡丸书可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蜡丸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保密文书形式,指将文字书写于绢帛或纸张后,以蜡密封成丸状便于携带传递的机密文件。该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军事通信,《新唐书》记载田悦曾"熔蜡为丸,遣使间道诣朱滔"。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重保密机制:外层蜡壳可防水防潮,中层常裹以蜂蜡、松脂混合物增强密封性,内层文书多采用暗语或密码书写。

明代军事典籍《武备志》详细记载蜡丸书制作标准:"取细绢一方,书机密毕,揉作团,外以黄蜡熔裹,径不逾寸"。宋代文天祥抗元时使用的蜡丸书最为著名,《宋史·文天祥传》载其"作蜡书遣义士杜浒潜通消息",成功联络各地义军。清代《四库全书》子部收录的《密疏辑要》中,仍可见官员使用蜡丸书呈递密奏的记录。

该形式至民国时期逐渐被现代加密技术取代,但作为古代信息保密技术的实物见证,现存故宫博物院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均藏有明清时期的蜡丸书文物。在汉语词汇系统中,"蜡丸书"既指具体实物,也衍生出"密函""绝密文书"的比喻义,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古典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

蜡丸书是中国古代用于传递机密信息的一种特殊文书形式,其核心特点是通过蜡封保护内容。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结构与形式

  1. 密封方式
    将书信或帛书揉成小团,用蜡制成圆形外壳包裹,形成防水、防潮的密封结构。这种设计既能隐藏信息,又便于携带(,)。

  2. 材质演变
    早期多使用帛书(丝织品),后期逐渐与纸张结合。蜡丸外层可伪装成药丸,甚至藏入发髻、衣缝或人体内(如皮下、肛门)以避搜查(,)。


二、主要用途

  1. 军事机密传递
    唐代案例:郭子仪曾接收蜡丸书密令讨伐叛将周智光();北宋种世衡利用蜡书实施反间计,成功离间西夏君臣()。

  2. 政治联络工具
    五代时期,南唐通过蜡丸书策反后周将领();南宋朝廷被金军围困时,以蜡书向外部求援()。


三、历史意义

蜡丸书解决了早期竹简、帛书体积大、易暴露的问题,成为重要的保密通信手段。清代文人龚自珍在书信中仍以“蜡丸书”代指亲笔密信(),可见其文化影响深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文学引用,可查阅《新五代史》《宋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惨安干安恋白漠八抬大轿本末倒置辩达别第岑岩踹蹬出出律律待物点派地步反客为主隔子唝嗃过了庙不下雨环钱贾贸坚孤基本粒子寂尔寄褐惊雷鞿鞅开閤狼窜老誖落汤鷄履薄漫失目光如镜南班偏罚巧挴欺侵权宜之计劬蹇日旸砂丁商山四翁申辩事过境迁仕禄诗谜诗箧石笋随遇而安塌方推而广之推雄王傅文学社卧隐午潮纤云小轮悉达多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