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蒯缑的意思、蒯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蒯缑的解释

(1).用草绳缠结剑柄。《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先生 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緱。” 裴駰 集解:“言其剑把无物可装,以小绳缠之也。” 金 元好问 《麦叹》诗:“单衣适至骭,一剑又蒯緱。”

(2).指剑。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愁覩青霜点鬢毛,蒯緱长夜气萧萧。” 清 方文 《舟次裕溪》诗:“羽檄飞金勒,商歌托蒯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蒯缑(kuǎi gōu)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古语词,特指用蒯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缠绕剑柄而成的粗糙绳带。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剑饰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蒯(kuǎi)

    指蒯草,属莎草科植物,茎秆坚韧。《说文解字》载:“蒯,草也,可为绳。”其茎常用于编织草绳、草鞋等物。

    来源:《说文解字注》卷一篇下。

  2. 缑(gōu)

    本义为缠绕在器物上的绳索,后专指剑柄上的缠绳。《史记·孟尝君列传》司马贞索隐:“缑谓把剑之物,以绳缠之。”

    来源:《史记索隐》卷七十五。

  3. 蒯缑合义

    指以蒯草制成的剑柄缠带,因材质粗劣,象征贫寒或简朴。如《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冯谖“蒯缑之剑”,即用蒯草缠柄的剑,喻其处境清寒。

    来源:《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卷。


二、文献典源

  1. 《史记》中的经典用例

    “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

    (冯谖生活贫寒,仅有一柄以蒯草缠柄的剑。)

    此例凸显“蒯缑”作为寒士佩剑的象征,反映古代物质文化中剑饰的等级差异。

    来源:《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

  2. 古代注疏的阐释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蒯,草名,缑谓把剑之物。言其剑无物可装,但以蒯绳缠之。”强调其材质简陋,区别于贵族装饰精美的“玉具剑”。

    来源:《史记索隐》注《孟尝君列传》。


三、文化意涵

  1. 贫寒的象征

    因蒯草价廉易得,“蒯缑之剑”成为寒门士子或落魄武士的典型佩剑,常见于史书与诗文。如宋代陆游《剑南诗稿》以“蒯缑三尺剑”自喻清贫守志。

  2. 剑饰演变的见证

    春秋战国时期,剑柄缠绳材质(如丝、麻、蒯草)反映持有者身份。蒯缑代表底层阶级的实用选择,与贵族“犀饰”“玉首”形成对比,是古代手工业与社会等级的实证。

    来源:考古研究《东周剑具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


四、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现仅存于古籍研究与文学引用中,日常语言已罕用。如需深入考据,可参阅《汉语大词典》“蒯缑”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

网络扩展解释

“蒯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存在两种解释:

  1. 器物含义
    指用蒯草(一种莎草科植物)缠绕剑柄的绳索。《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冯驩(冯谖)贫困时“蒯缑”佩剑,即以蒯草为绳缠裹剑柄,象征生活简朴。此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形容寒士或落魄者的形象。

  2. 姓氏与地名的组合
    “蒯”为姓氏(如汉代谋士蒯通),“缑”可指河南缑氏山(相传为周灵王太子晋升仙处)。但此组合在文献中罕见,需具体语境佐证。

若无特殊上下文,通常取第一种解释,即“蒯草缠裹的剑柄”,多见于历史典故或诗词中。由于该词生僻且现代罕用,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段落进一步确认其意。

别人正在浏览...

白汤辩法呈示成为驰檄弛行充凿词穷理极徂丧大结道奇倒因为果大直若诎德才兼备二桃杀三士发摅拂耳浮沤钉刚石箇处个性光统嘿观河津狐狼护尾奬藉惊悖荆棘载途酒卮机伪隽蹶刻桷空静老父母老扎雷泽慢条丝礼马套梅魂门齿冥籍拿瓜拍老腔鹏飙贫夫扑鼕鼕企鹅全气全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芟削捎关打节生栋食箩肃慎突显亡佚巫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