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大宗师》:“ 子祀 、 子舆 、 子犁 、 子来 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后以“相视莫逆”谓彼此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公卿大夫士相视莫逆,如出一辙。”
“相视莫逆”是一个源自道家经典的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释义
指彼此情投意合、心意相通,形容友谊深厚且毫无隔阂。
二、出处
出自《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等四人因对生死存亡的哲学观点一致,通过“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结为好友,体现道家“万物一体”的思想。
三、用法与语境
四、例句参考
五、近义辨析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对比,可参考《庄子》原文或权威成语词典。
《相视莫逆》是一个成语,意指两人对视时表情和眼神彼此坚决而且坚定,无法相互动摇。它形容情感上的忠诚和坚定,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或决定。
“相视莫逆”这个词由三个汉字组成:相(xiang), 视(shi), 逆(ni)。
“相”字的部首是木,总共有九画; “视”字的部首是目,总共有十一画; “逆”字的部首是辵,总共有十画。
《相视莫逆》的典故来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故事。相传,齐国有两位忠臣,叫作晏婴和子赣。他们曾经在战场上休息时相互对视,表达彼此对国家的忠诚与决心,无论战胜或战败,都决不离队。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开来,成为描述忠诚和坚定的成语。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是“相視莫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相视莫逆的某些字可能用不同的形式或变体来书写。然而,它们的发音和意思都与现代相同。
1. 在那个艰难的时刻,他们相视莫逆,决心共同面对困难。
2. 两位英勇的战士经过了漫长的战斗,他们相视莫逆,决不退缩。
相信、视线、逆境等。
情同手足、誓不两立。
相互猜忌、反目成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