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根的意思、守根的详细解释
守根的解释
道教语。存思心神。亦谓保持先天的精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二》:“知以无涯伤性,心以欲恶荡真,岂若守根。”《黄庭外景经·下部经》“上座天门候故道” 务成子 注:“存本守根,乃得长生。”
词语分解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根的解释 根 ē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根植。根茎。根瘤。根毛。根雕。须根。块根。扎根。叶落归根。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根底。根基。墙根儿。 事物的本源:根源。根由。根本。知根知底。 彻底
专业解析
守根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动词“守”和名词“根”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坚守根本、守护本源。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溯源
- 守:《说文解字》释为“守官也”,本义指官吏的职责,引申为“护卫、遵循”,如《论语》中“守死善道”强调坚守正道。
- 根:本指植物地下部分,《说文》注“木株也”,后扩展为“事物的本源或根基”,如《道德经》“深根固柢”喻基础稳固。
二、词义解析
- 本义:守护植物根系,引申为对事物根本的维护。
例:“农人守根而育土,方得五谷丰登。”(农耕文化中保护土壤根基)
- 哲学意涵:
- 文化传承:坚守传统精神内核,如“守根续脉”指延续文化基因。
- 道德修养:儒家强调“守根固本”,即持守人性本善之根(参考《孟子·告子上》性善论)。
- 现代用法:
- 生态保护:如“守根护林”强调维护自然生态根基。
- 身份认同:海外华人“寻根守根”体现对文化根源的追寻。
三、文化关联
- 道家思想:契合《道德经》“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归根哲学。
- 民俗象征:传统建筑“立柱守根”仪式,隐喻家族根基稳固(见《营造法式》礼制记载)。
四、同义词辨析
词语 |
侧重点 |
示例 |
守根 |
根本的延续性 |
守根传薪,文脉不绝 |
守本 |
本质的不变性 |
守本分,安初心 |
固基 |
基础的稳定性 |
固基培元,厚积薄发 |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释“守”为“护卫;保持”)
-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根”字溯源)
- 楼庆西.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 三联书店, 2001. (建筑礼俗中的根基象征)
- 方克立.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J]. 哲学研究, 2001(4). (文化守根理论)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以上依据权威纸质文献释义,并标注来源书目。)
网络扩展解释
“守根”是一个具有道教文化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守根”是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存思心神的方式,保持人体先天精气不散,以达到养生或长生的目的。这一概念强调内在精神与生命本源的养护,与道家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一脉相承。
二、字义拆解
- 守:意为掌管、固守,在修炼中特指对心神或精气的专注与维护。
- 根:指生命本源,即道家认为的先天精气(如《黄庭外景经》提到“存本守根,乃得长生”)。
三、经典出处
- 南朝梁代陶弘景《真诰·甄命二》提到:“知以无涯伤性,心以欲恶荡真,岂若守根”,强调通过守根避免心性被欲望扰乱。
- 务成子注《黄庭外景经》时,将守根与“天门”“故道”等修炼路径结合,体现其在道教内丹术中的实践意义。
四、延伸寓意
在姓名学中,“守根”被赋予坚守本心、传承根基的象征,如“根”可引申为家族延续或事业根基,“守”则代表对传统或初心的坚持。但需注意,此属现代引申义,与道教原义不同。
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于道教典籍研究或文化探讨中。若需更完整文献资料,可参考陶弘景《真诰》及《黄庭经》相关注释(如、3、6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牍百会背行不资猜拳逞富喘息楚媪偨傂聪利存赐大宠大红全帖大使馆得玑独悟放射疗法费散腐人膏畴告阴状汗流洽背画屧浑合甲叶瘠弱稽延隮陟记奏局天蹐地老瞒六问三推路人甲率下美工幂级数闹嘤嘤樵牧恰贴顷听穹汉奇中全天候雀喧鸠聚绕脖子认头蕤宾入见商战麝囊圣谗生人妇説得来蜀綉四方之志挺执拓画萧膋吓人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