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録的意思、备録的详细解释
备録的解释
详细记录;全部记载。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欲乞备録闻奏。”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餘中》:“气骨咸自錚錚,不能备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其事其诗,俱足千古,惜太长,不能备録。”
词语分解
- 备的解释 备 (備) è 完全,应有的都有了:具备。完备。求全责备(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预备。防备。准备。筹备。备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备注。备忘录。 设施:设备。装备。军备。 笔
- 録的解释 録 ù 见“录”。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备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释
备録(拼音:bèi lù)指详细记录或全部记载,强调对信息进行全面、完整的保存或整理。该词常见于古籍或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
二、引证与用法
- 宋代苏洵在《议修礼书状》中写道:“欲乞备録闻奏”,意为请求将内容详细记录并上奏朝廷。
- 明代胡应麟《诗薮》提到:“气骨咸自铮铮,不能备録”,表示因篇幅限制无法完整记载。
-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亦有类似用法:“其事其诗,俱足千古,惜太长,不能备録”,强调因内容过长而无法全部记录。
三、综合释义
- 核心含义:全面、无遗漏地记录信息。
- 使用场景:多用于古籍、公文或学术性文本,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 注意:需与“备忘录”(备忘録)区分,后者指提醒性笔记,而“备録”更强调记录的完整性。
四、相关词汇
- 近义词:详录、全载、悉记
- 反义词:略记、节录、摘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随园诗话》《诗薮》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备録(bèi lù)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备(bèi)和录(lù),备的笔画数为9,录的笔画数为14。备这个字最早的古文写法是冈冖,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形状;录这个字最早的古文写法是为三省,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形状。
备録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为记录和备忘。在古代,人们经常使用纸笔来记录重要的事情、文章或者备忘录,以备不时之需。备録这个词可以指代写下来的记录或备忘录,也可以指代现代电子设备中的数据备份或存档。
在繁体字中,备録的写法保持不变。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备的古文形状是冈冖录的古文形状是为三省。
以下是一些关于备録的例句:
1. 我喜欢用备録记录我的想法和目标。
2. 这个软件可以帮助你备録和管理重要的数据。
3. 我需要备録这个会议的讨论结果。
备録的组词可以有备考、备案、备忘、备用等。近义词可以有记录、记载、记下等。反义词可以有遗忘、忘却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